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ID:20147967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_第1页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_第2页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_第3页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赵燕茹(丙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丙丙安710061)【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饲管难置患者38例,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饲管置管,比较两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良法的一次置管成功率(76.3%)显著高于常规法(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鼻饲管置入:改良法:鼻饲管难置【中图分类号】R765【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57-02鼻饲管置入是基础护理常用操作之一。鼻饲管的长期使用和阶段更换,常导致患者鼻黏膜和咽喉部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出血、炎症、局部肿痛等,而鼻腔局部结构异常亦会导致置管困难。木研宄针对置管困难患者改良了鼻饲管置管方法,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71〜88岁,平均(78.6±5.2)岁。入组标准:需要长期鼻饲营养

3、,置管时间3个月以上;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腔局部结构异常等导致置管困难的情况。1.2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8例患者前期置管3个月内均采用常规置管方法,置管3个月后采用改良法。1.2.1常规置管方法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后仰,常规清洁鼻腔,用液状石蜡充分润滑胃管,从鼻孔轻轻地插入胃管,当胃管插入到10〜15cm处(咽喉部)吋,将患者头部托起,下颌靠近胸骨柄,继续插管至预定长度。1.2.2改良法患者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插管前充分吸痰,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清洗鼻腔;向鼻腔内滴

4、入lml麻汕润滑鼻腔,并润滑导管前端至预插长度约50〜60cm,向导管腔内注入1.5ml麻油以润滑导管内金属导丝,右手采用“握笔式”握住鼻饲管从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当鼻饲管从鼻孔插入到鼻后孔吋,即用左手拇指固定鼻饲管沿鼻腔内壁插管,在插至10〜15cm时,由助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下颌靠近胸骨柄,轻拍患者前胸,待患者呼吸平静或出现吞咽动作吋,快速插入导管,导管进入食道后继续插管至预定长度。1.3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二次置管成功率及多次置管成功率。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

5、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P<0.05为差异有统汁学意义。1.结果常规法和改良法置管成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两种置管方法成功率比较[n(%)]表1显示,改良置管法总成功率及一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法(P<0.05)o2.讨论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需要长期留置鼻饲管且鼻饲管难置的患者。鼻饲管难置的原因为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使得置管过程中不能得到患者的有效配合。常规置管法采用液状石蜡润滑导管前端仅10〜15cm,插管下行至导管未润滑处的位

6、置吋感阻力增大,致使导管容易打折,患者也感到不适;对于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鼻腔狭窄的患者,插管吋感鼻腔部阻力过人,导管盘曲在鼻腔,增加患者痛苦;患者咳嗽、痰多、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食管阻力增加,置管过程中刺激咳嗽,痰液增加使奋效通气直径减少,加大气道阻力,使鼻饲管不易进入食道,出现导管盘曲在口腔或误入气道的现象,致插管失败。改良置管法采用麻汕为润滑剂,其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渗透作用强,且对人体无害,取用方便。麻汕具有防过敏、解毒、消肿的作用拉[1】。因此麻汕涂于黏膜上可形成一层保护膜,对皮肤黏膜冇

7、滋润营养及润滑作用。插管前使用麻油充分润滑鼻腔,并向鼻腔内滴入lml麻汕以润滑鼻腔深部至咽喉部,减少鼻饲管对组织的刺激;并用麻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至需插入预定的长度,使鼻饲管更润滑,便于插入。插管前,向导管腔内注入1.5ml麻油,便于顺利拔出导丝。改良置管法对患者置管吋的体位也有所改变。其采用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使患者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且在经受痛苦体验时,头部位置不易变动,便于插管。插管前充分吸痰,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后,会使气道通畅,气管有效通气增加。在患者痰液较多吋气管有效通气直径减小,患

8、者易出现咳嗽,打喷嚏,插管阻力加大,造成操作中断置管失败。如果鼻饲管盘曲在咽部,在口腔不易发现时,鼻饲管内也能抽出似胃液又似痰液的液体吋,容易误以为鼻饲管在胃内,易造成误吸。改良法操作者插管吋的手势也有所变化。常规置管吋操作者由于手腕的作用力使鼻饲管前端向外侧方向行走,在鼻腔外侧壁上常受到鼻甲的阻碍,造成鼻饲管前行受阻,置管失败[2】。改良法是当鼻饲管从鼻孔插入至鼻后孔时,用左手拇指固定鼻饲管,鼻饲管与额面成80度角延鼻腔方向置入,右手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