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ID:20585587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_第1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_第2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_第3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_第4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14)08-0028-04  简介:王敏鸽(1978-),女,陕西礼泉人,中共咸阳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自1982年国务院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以来,从第一位农民进城务工开始,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6261万人。可以用六个“最”来

2、概括他们的特征:一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涌入最没有准备的城市,承托起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创造出数量最多的廉价商品,用最低廉的成本,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这个占中国总人口数近20%的社会群体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长期以来他们却无法融入城市与市民享有同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待遇,城市对农民工持有的基本态度是“经济接受,社会排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未来中国城镇化进行总体部署的背景下,如何让农民工这个城镇化的主

3、体人群逐渐融入城市,真正成为城市新市民,已成为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它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2000年7月举行的世界城市大会,将城镇化定义为: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表现

4、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这是对城镇化内涵的全球性共识,也应该成为我们衡量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依据。由城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任何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方位转变,其中不只是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物理空间上的变化,也包括职业上向非农产业的转化,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和文化情感的变化。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城镇化实践中并没有将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内容,而是将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拆迁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等作为城镇

5、化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制度和政策改革的滞后,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无法获得真正的市民身份,无法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的城镇化只能是不成熟的城镇化,是“伪城镇化”和“半城镇化”。要解决“伪城镇化”和“半城镇化”问题,实现真正意义的城镇化,就要切实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通过户籍制度和一系列的配套制度的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留在城市,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的权利,实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融入城市成

6、为市民。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表现为:第一,扩大内需。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城市必将带来大量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的投资需求,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随着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对日用消费品、住房、汽车等的需求会大大增长,从而成为拉动消费需求的生力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第二,为城镇化提供生产要素。一是劳动力要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为城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劳动力,从长

7、远来看将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土地要素。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将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如果配以相关的制度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带着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指标进城,将大大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要素供应问题。三是资金要素。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定居会带来一定量的资金。  (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多地少、分散经营、人地关系紧张,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经济很

8、难得到有效的发展,农民很难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减少农村人口让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问题。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渠道,此举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分析  当前,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等原因,农业转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