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概论课件

化疗药概论课件

ID:20589568

大小:81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4

上传者:U-5097
化疗药概论课件_第1页
化疗药概论课件_第2页
化疗药概论课件_第3页
化疗药概论课件_第4页
化疗药概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疗药概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三十二章 化学治疗药概论 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治疗药物的常用术语;熟悉细菌耐药性的概念、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了解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2.初步具有对患者、家属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护理宣教能力。 化学治疗药:用于治疗体内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称为化学治疗药,这种治疗方法称为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的关系 第一节抗菌药基本概念1.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2.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是临床选择用药的重要依据。窄谱抗菌药:仅作用于某一菌种或某一菌属的药物称为窄谱抗菌药。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广谱抗菌药。 3.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MBC)。4.抑菌药和杀菌药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抑菌药。既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又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菌药。 5.抗菌后效应(PAE)指抗菌药物发挥抗菌作用后,当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清除之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6.化疗指数(CI)为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通常用化疗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化疗指数越大说明药物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合成影响叶酸代谢第二节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一、细菌耐药性耐药性又称抗药性,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种。 天然耐药性由染色体介导而代代相传,系遗传特征,一般不会改变。获得耐药性,它是由于细菌与抗菌药物多次接触后,细菌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使药物的抗菌作用减弱或消失。当细菌对某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的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 产生灭活酶改变代谢途径降低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靶位结构耐药性产生机制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加强主动外排系统 1.细菌产生灭活酶主要有水解酶和合成酶两种。水解酶——β-内酰胺酶可破坏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合成酶——又名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与核苷酸转移酶,可改变氨基糖苷类的分子结构,使药物失去抗菌活性。 2.细菌改变靶位结构①细菌通过靶位的改变,使其与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如链霉素耐药菌株的核糖体30S亚基上P10蛋白结构变化,使链霉素不能与之结合而产生耐药性;②靶蛋白数量增加,在药物存在时仍有足量靶蛋白维持细菌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如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之一是由于青霉素结合蛋白数量增加。 3.细菌胞浆膜通透性降低:由于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降低或细胞壁的障碍,阻止药物进入细菌体内而产生耐药性。如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有屏障作用,表现天然耐药性。 4.细菌改变代谢途径如对磺胺类耐药的细菌,可产生较多的对氨苯甲酸或使二氢叶酸合成酶增多,或者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而产生耐药性。5.细菌加强主动外排系统主动外排系统使菌体内药物减少而导致耐药,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空肠弯曲杆菌等均有主动外排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