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

ID:2069300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_第1页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_第2页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_第3页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_第4页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雅舍》教案(人教版高一)  一、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教学设想  1.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  2.安排2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北京人,原籍浙江省杭县。名治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程淑。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曾入哈佛大学,获

2、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辑译馆馆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有《雅舍小品卜、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力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1939年4月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碚,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夫妻在北碚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

3、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1943年梁的夫人程季淑车子女也由北京来此团聚。“难舍”系砖杆木架,瓦顶尖壁,有尽6间,分高低两蹬,梁实秋佳一室一厅,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却宾客盈门。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今,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7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成名之作,名噪于世,久传不衰。1949年梁实秋去台湾,将在此写作的34篇雅舍小品汇编成专集出版,仍定名为《雅舍小品),深受读者欢迎,后再版达60余次,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梁实秋在台湾又继续写作出版了《

4、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并以难舍为名,系列出版了《雅舍杂文》、《难舍译丛》、《雅舍怀旧》等专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难舍小品》流传。因此,“雅舍”之名也不胫而走,随《雅舍小品》名噪于世。  《雅舍小品》的作者梁实秋,擅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不为人注意的场景,用寥寥数笔的精确勾勒和恰到好处的雅淡幽默,对中国文化或普遍人性加以谑而不虐的针砭。文风淳正,不走偏锋,娓娓道来,令人忘倦。允称现代散文的不朽经典,非大手笔莫办。  (二)解题: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他的代表作便是散文集《雅

5、舍小品》,以后又出版了三本续集再加合集,奠定了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雅舍小品》开宗首篇便是《雅舍》。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自嘲、自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致和心态。  历代文人写自己居住的楼、室、斋、园的文章很多。尽人皆知的《陋室铭》字数不多,着重在表心迹,至于刘禹锡的陋室究竟如何陋?实非“醉翁”之意,不若“雅舍”本身描绘淋漓尽致,使读者身临其境。  (三)解析课文:  文章开篇简洁、自然

6、,像是闲来之笔。但在读到“砖柱”“木头架子”“瓦”“竹南墙”“泥灰”的同时,也从“孤零零”“瘦骨嶙峋”“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到作者不满的情绪。既不满却又对“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为什么在写到“雅舍”的时候用了引号。像“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这样的句子用词逼真、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房子的简陋和不方便,但在“赞美”“雅舍”的语境里,“地板••,…坡度甚大”“饭后鼓腹而出”似漫画一般

7、,很有分寸地表现出作者处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无限。辛酸,而他偏以旷达超脱的胸襟从容视之,以宽缓舒和的语气予以,调侃,自具雅人情致,别有况味。论住处,作者说:“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对那房子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对为友之道,作者说:“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论生活环境,.作者似乎是在审美:“邻人轰饮作乐,唯晤诗章,隅隅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难而来,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却能挖掘出它的许多可人之处,柳话听声,锣鼓听音。言

8、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现着作者闲适、散淡、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  从对“洋鬼子”“鼠子”“蚊子”的厌烦中.我们看到作者用了“骚扰“”“猖撅”,这或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生活、对战争的不满,回设有直抒胸臆的愤怒和反抗,所有的仍然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对“简朴”之风的追求,对“似我”“非我”境界的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