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doc

《雅舍》教案.doc

ID:4898276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雅舍》教案.doc_第1页
《雅舍》教案.doc_第2页
《雅舍》教案.doc_第3页
《雅舍》教案.doc_第4页
《雅舍》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雅舍》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雅舍》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雅舍中寄予的情怀、志趣教学难点:1.体会梁实秋的语言风格2.重品梁实秋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可是平时我们忙于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踏上旅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有时二者是可相互并通的。足迹虽不能至,但我们的心可向往之,穿越时空的限制让心灵去旅游。今天我将作

2、为各位的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位文学大师的故居——梁实秋《雅舍》。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旅程吧!二、听朗诵大家初看题目“雅舍”,可否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住所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来听一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先生的朗读,初临雅舍,看看“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呢?看视频三、刚才“外聘导游”任志宏向我们介绍了“雅舍”,同学们觉得“雅舍”雅吗?明确:非但不雅,实乃“简陋”的寓所,缺点极多:(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6)鼠子瞰灯;(7)蚊子猖獗;(8

3、)陈设简朴四、如此陋室,梁实秋先生却起名“雅舍”,肯定有他的道理。表面上是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事实上有没有“雅”的地方呢?明确:(1)“舍”之“雅”在于: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能满足主人翻新布局的雅兴;三是常有客到——主雅客来勤。五、本文的“雅”不仅体现在作者的情怀上,还体现在语言上,请同学们品读课文(3—4),体会本文的语言。①骈散结合: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如第1自然段:“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等等。足见梁先生语言老到,舒卷自如

4、,行云流水,正体现他吐纳之间的泰然自若、心境高远。②雅俗共赏:主流词藻典雅,又有浅俗的口语。体现了梁先生在雅俗之间出入自如的能力。如有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粪坑”、“鼾声”、“喷嚏”5等。又有描写月夜、细雨的充满诗意的文词。 ③引用自如:各种资料信手拈来。如“聚蚊成雷”的活用;巧妙引用《诗经》中的“相鼠有牙”;引李渔《闲情偶记》,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只引其句,不述其题,惜墨如金。体现了梁先生的饱学多识。④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表达手段,它体现的作者的

5、智慧和胸襟。如对雅舍不避风雨的描写,充满风趣之词,而不是抱怨;又如对蚊鼠的描写,令人回味无穷……六、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请大家齐读6、7两节,看看本文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随遇而安的达观、开朗脱俗的心境和安适自乐得生活态度。七、课堂总结: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6、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有时候,只要把心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呢?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旅途就要结束了,还记得我开始说的一句话吗?读书也可以是一种旅行。望同学们能步入文学的殿堂,饱览美丽的风景。八、作业由于文学主张与意识形态的问题,梁实秋的文学地位一度被贬抑。今天的中学课本里

7、已经没有《论资本家的乏走狗》这篇文章了。在该文中,鲁迅指名道姓“痛斥”梁实秋,同时也让梁实秋的大名妇孺皆知。随着这篇文章的消失,梁实秋的世俗名声显然弱化不少。但梁实秋的文字还在,标签化的梁实秋消失了,真实的梁实秋有了浮出水面的可能。课后请大家阅读我发的资料,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给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九、板书设计雅舍梁实秋雅陋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结构简陋便于欣赏自然美景;风雨难避陈设简朴,易于安排,地点荒凉能满足主人翻新布局的雅兴;行走不便常有客到——主雅客来勤。门窗不严

8、↓鼠子瞰灯蚊子猖獗生活态度:超脱、豁达、安时处顺5资料链接:作家介绍: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文学主张:他是国家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