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

ID:31964784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9

《-雅舍》教案_第1页
《-雅舍》教案_第2页
《-雅舍》教案_第3页
《-雅舍》教案_第4页
《-雅舍》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雅舍》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雅舍》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感知,理解雅舍之“陋”及雅舍之“雅”的具体表现。2.评点赏析,明确作者的人生旨趣:超然、从容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3.品读句段,体味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诙谐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1.由形入神,把握文章内蕴。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课前准备】(课前3分钟播放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关于梁实秋的介绍)梁实秋,浙江人。著名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曾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教授。1987年在台湾去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

2、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曾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梁实秋曾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实秋一生著书丰厚: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著成100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写有《雅舍小品》及其续集五部。其中《雅舍小品》奠定了梁实秋散文大家的地位,至今无人比肩。【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认识作者:走近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教师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文大家梁实秋的一篇经典散文《雅舍》。说到散文,我们无法绕开梁实秋,因为在中国浩瀚的现代散文世界中,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至今无人比肩。人们这样评价

3、梁实秋和他的《雅舍小品》:---------(屏幕)20世纪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存在。朱光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之上。译介沙翁之事,可由他人承担,但书写《雅舍小品》,则鲜有替人。周国平:今人的散文,我最喜欢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他的散文寄至味于平淡。而平淡不仅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为此,中国书籍出版社把他的《雅舍》收录到《人要读的60篇散文》。过渡语:评价如此之高,当然是先睹为快。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本,说说雅舍之雅。 二、自读感知:说说“雅舍”之“雅

4、”解题:雅舍,是梁实秋先生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他的代表作便是散文集《雅舍小品》,以后又出版了三本续集再加合集,奠定了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雅舍小品》开宗首篇便是《雅舍》。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自嘲、自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致和心态。历代文人写自己居住的楼、室、斋、园的文章很多。尽人皆知的《陋室铭》字数不多,着重在表心迹,至于刘禹锡的陋室究竟如何陋?实非“醉翁”之意,不若“雅舍”本身描绘淋漓尽致,使读者身临其境。1

5、.阅读要求:以文本为依据,说说“雅舍”雅在哪里?2.阅读。(3――4分钟)3.明确“雅舍”之“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过渡语:抗战期间,梁实秋被国民党政府聘为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组主任。日军占领北京后,时局艰危,风雨飘摇,梁实秋辞别一家老小,只身一人随教科书编写组来到重庆北碚。并与人在一处半山腰合购几间破房,这就是文中所说的雅舍。读完全文,我们可以发现雅舍之“陋”实在多多:(学生分析,大致形成以下认识)1.结构简陋,不蔽风雨(第1段)2.地点荒凉,地势偏高(第2段)3.隔墙传声,鼠蚊骚扰(第3段)4.大雨倾屋,满室狼藉(第4段)5.陈设简朴,毫无新奇

6、(第5段)师:说得直白一些,就像民工住的“简易房”。那么这样一个居所到底“雅”在哪里呢?学生明确,教师补充:1.雅友纷至――(第2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梁实秋住进后,冰心,老舍,吴祖光,冯亦代,苏雪林等常来坐客品茶,谈文论诗)2.景色雅致――“开窗莫妙于借景”(李渔《闲情偶寄》)。室内虽陋,但窗外美景,秀色可餐。李白诗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陈设不俗――(第5段)屋内陈设简朴却脱俗,透出主人思想情趣之雅。4、既然称其为雅舍,作者为什么又

7、细致的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陋"在哪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意对即可)5、作者从几方面描绘“雅舍”的美?四个方面:位置、居室、月夜、陈设。每个方面都于平中见奇,凡中见美,并且都由幽默的眼睛和心灵“见”出其特殊性来的。第三、四课时三、探究意旨:为心灵减负!1.引导语:《雅舍》,明明是破房却偏称“雅舍”,居于陋室却能寻得雅意。常人难以忍受的,而梁实秋却一住7年。而且文中多处语句表明了梁实秋对雅舍的看法。如:①建造房屋最是经济。……我的好感油然而生。②屋内坡度甚大……鼓腹而下……我则久

8、而安之。……亦不觉有大不便。③鼠蚊侵袭……但是我仍安之。2.你能用一二个词语准确概括作者的人生姿态吗?(学生答,教师板书)3.教师延伸:人生感言。余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