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土地资源

离石土地资源

ID:20761725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离石土地资源_第1页
离石土地资源_第2页
离石土地资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离石土地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生态特征: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塬,墚,峁等黄土地貌分布广泛。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一、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变迁的过程l地表起伏加剧山脉和河流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框架和廊道。山脉和河流之间黄土台原和波状高原构成了历史上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主体。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侵蚀不甚显著,原面少受切割,因而平坦原面十分广大。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原面均并列于较大的河流之间,至少相当现在几个县市的辖境。由于当时原面较大,地下水比较

2、丰富,原上也间有一些溪涧流出。伴随着水土流失,特别是沟道的溯源侵蚀,黄土高原不断被纵横发育的沟壑切割。原成为了残塬、并进一步发育为逼窄的粱和孤立的峁,最后变成支离破碎的梁峁丘陵地形l河流含沙量增加,湿地面积减小§河流含沙量的增加是水土流失的必然结果。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的河流,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黄河的含沙量并不一直如同现在一样高,也不总是呈上升趋势,而是随着中游黄土高原地带的水土流失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根据历史文献,黄土高原很多地区曾经有过清水河流。§湿地的消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以巨大的影响,首先湿地生物群落主要是

3、鱼类和水鸟减少了,同时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地区的湿地一旦干涸,就很容易沙化,湿地旁生长的古代森林也消失了。4.大型动物绝灭,物种多样性降低由于人口增长和农业活动,大量森林、草原为人工景观取代,因为自然景观日益细小和分散化,许多动物因为失去了生存条件,相继在黄土高原地区灭绝。直至近代黄土高原尚有虎、豹、熊、狼等大、中型食肉动物的活动,但是随着残存的森林逐渐为农田取代,森林斑块日益破碎、廊道中断,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和遗传多样性交流的中断,老虎、熊业已在黄土高原地区绝灭,豹、狼等只零星的分布在一些深山区,形成了少数缺乏遗传交流的孤立的种群,也处于困境之中。

4、上述动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灭绝与濒危直接造成这些物种在中国的种群被分割成相互孤立的东北和南方两个种群,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二、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变迁的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条件.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大部分被50~200m厚度不等的第四纪黄土所覆盖,特殊的黄土地质为该区强烈的土壤侵蚀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地表起伏大和地面破碎是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地貌条件.另外,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动力条件.总之,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

5、件是造成目前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人类活动是引起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时期时代晚期就出现了原始城市的雏形,自西周至五代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中央政府以及北方割据政权长期建都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长安和洛阳,长安有13朝古都之称、洛阳有九朝古都之称。同时由于战乱,都城屡毁屡建,特别是秦、汉、隋、唐四朝大修长安(咸阳)城,宫殿、城市建设无疑需要砍伐大量森林,杜牧《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隋唐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森林采伐的重点集中在关中的南北二山,亦即秦岭北麓和渭北高原南部岐

6、山等一系列山地;中唐以后岐山已经无巨木可采,森林采伐的重点向西转移到今天陕甘交界处的陇山地区。北宋苏轼出仕凤翔时,描写的渭北景色已经是一片荒山秃岭。洛阳的建设不仅要采伐当地山林,还经常通过水运,利用渭河流域以及汾河下游吕梁山南麓的木材。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变化发生在北宋特别是明朝以后不是偶然的,除受人口增长这一根本动力影响外,也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军事对峙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在实际控制地区不断驻军、不断“移民实边”,从而导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和粮食需求增加,垦荒和对植被的破坏从而日盛一日。另外军事活动本身也会造成对森林和草原

7、,特别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快速骑兵的袭扰,中央政府驻军常常放火和焚烧实际控制地区以外的草原和山林,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发展。封建政府苛捐杂税繁多,但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本不可能与太湖平原相提并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只能尽量扩大耕种面积、广种薄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口增加和需求上升对生态系统过分施压,超出了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要素的循环规律导致生态破坏。我国北方农业萌芽时期休耕期约为40年,也是一般北方阔叶林植被清除后恢复为正常的森林斑块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景观可以

8、保持稳定。随着人口的增加,休耕期不断缩短,5000年前半坡遗址表明休耕期只有l0年,农业耕作的力度明显加强,已发展到灌木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