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浅说(五)

诗律浅说(五)

ID:20780327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诗律浅说(五)_第1页
诗律浅说(五)_第2页
诗律浅说(五)_第3页
诗律浅说(五)_第4页
诗律浅说(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律浅说(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律浅说(五)诗律浅说(五)诗律浅说(五)诗律浅说(五)诗律浅说(五)诗律浅说(五)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这是首、颔、颈都对仗。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

2、无谓语句式相对。  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又如《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  况乃未休兵。  颔联上句的写法是把“白露”一词拆散,下句的写法也相同,是把“明月”一词拆散。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

3、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  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  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象《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

4、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西”对“南”是方位对,“山”对“浦”是地理对,“三”对“万”是数目对,而“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  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这种谐音的借对,多见于颜色对。比如《秦州杂诗》其三:  州图领同谷,  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  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  西来亦自夸。  颈联以“珠”谐音“朱”,与“白”相对。又如《独坐》:  悲愁回白首,  

5、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  天虚风物清。  沧溟恨衰谢,  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  投林羽翮轻。  颈联以“沧”谐音“苍”而与“朱”相对。  一联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对得很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对得马虎一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玉不胜簪。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和“别”算不上是相对,但其它各字都对得非常工整,合起来也还算是工对。  对于七言来说,第五字可以不拘。比如杜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6、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五字“天”和“老”未对。有一些对仗,表面上看起来不对,实际上是用了别义相对,象这一联,“朝”对“顾”  用的是“朝”的别义来相对,“下”对“臣”,用的是“下”的别义来相对,而不是用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另外有一些对仗,要明白其出处才知道是相对。  比如《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

7、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颔联以“寻常”对“七十”似乎不对,其实“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寻常”  两字也可当成数目字,与“七十”对得相当工整。象这样用了别义、典故,要拐一下弯才对上,出人意料的,也属借对,而且往往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与灯谜的“求凰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

8、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