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浅说(一)

诗律浅说(一)

ID:2146042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诗律浅说(一)_第1页
诗律浅说(一)_第2页
诗律浅说(一)_第3页
诗律浅说(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律浅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律浅说(一)诗律浅说(一)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  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

2、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

3、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

4、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

5、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

6、,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1][2][3][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