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

ID:2081177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_第1页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_第2页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几点经验这次5.12汶川大地震,震级高达8级,受灾面积大,震源浅(10~20km),建筑物破坏严重。从破坏性及范围来讲均为我国建国以来遭遇的最大强震,超过了唐山大地震。1汶川地震震情的特点1.1灾区内房屋倒塌是主要致伤原因。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倒塌所致伤情也有所不同,山区土墙承重房,伤多死少,窒息多,甘肃陇南土墙房受伤7286人,死亡328人,砖结构及砖混结构倒塌以砸伤和挤压伤为主,与震级、地基结构、施工质量有关,四川映秀镇预制板房倒塌砸伤6000人,死亡3000人。尤其楼房呈垂直下塌

2、,几层楼重叠,给寻找、挖掘伤员带来极大困难。1.2伤员来诊时间长。由于山体滑坡严重挖掘困难;桥梁中断,影响前运、后送;大型机械工具难以到位,抢救工作无法开展;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即使动用直升飞机立体后送,伤后伤员来诊时间仍较长,最长100~200余小时不等。影响后期救治工作。1.3无电、无水、无交通、无通讯,前方情况不明,无法指挥。伤员后送及救灾物质前运困难,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现代化战争。2汶川地震伤员的救治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高度重视,13余万大军日夜兼程进入灾区,全国医疗队35000

3、人齐赴灾区,本院组织12支医疗队369人,老专家医疗队共12人,平均65岁(79~53岁),20辆治疗方舱,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捐款捐物,20余万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2.1地震伤员伤情及致伤特点我所在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共收治1070例伤员,其中骨科伤员789例,73.7%;单纯骨科损伤557例,52.1%;单纯其他脏器伤248例,23.2%;多发伤(骨科合并其它科)232例,21.7%;筋膜间隙综合征25例,2.3%;肾衰8例,0.75%;气性坏疽1例,截肢26肢,23例,死亡11例。

4、在1070例伤员中男576例,占53.8%,女494例占46.2%,平均47.8岁,最小为2个月婴儿,最大103岁。开放伤412例,占38.5%,闭合伤658例,占61.5%。急诊截肢、清创417例次,择期手术440台次,其中骨折手术364台次,占82.7%,脊柱骨盆手术61例,占5.7%,截肢术23例26个肢体,占2.1%。3汶川地震伤员的分级处理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灾害,虽能预测,但因其发生规律复杂,很难及时准确预报,所以常常是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导致在短时间内突然涌现大量伤员。解放军总医

5、院医疗队所在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在发生地震后7~8min内即有批量伤员到达。在同一时间内,大批伤员需要救治,立即出现医疗抢救人员及后备物资不足的矛盾,而余震更增加了抢救的困难,因此,地震伤应与战伤一样按分级救治的原则处理。现就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与成都军区总医院共同救治灾区伤员的分级处理的卫勤经验介绍如下。3.3灾区二线救治成都系轻灾区,兼有一线救治及二线救治的任务。3.3.1骨科伤的处理由于骨科创伤治疗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在医院正规麻醉及手术室内进行操作,所实施的手术在以后随诊中无再手术现象,感染率很低。

6、在一线帐篷内进行骨科确定性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随诊感染率很高(48%、50%、100%)。4挤压综合征的处理(1)一般医生对挤压综合征的认识和处理并不太熟悉,挤压伤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是新课题,经验不多(包括骨科、肾科),ICU病房在诊治危重伤员中很重要;(2)肢体挤压伤的致伤因素及预防;肌肉挤压缺血=压力×时间,其系列病理变化如下:肌肉挤压损伤→组织胺→小血管扩张通透性→肌肉水肿→压力(40mmHg)→肌肉缺血→肌肉坏死4.1挤压肢体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及早解除重物压力;(2)患肢制动;(3)

7、禁止按摩与热敷;(4)患肢不应抬高;(5)饮用或输入碱性液体;(6)挤压时间过长,应在伤肢近侧端上止血带;(7)及时筋膜切开肌肉减压,坏死区切开减压的作用:a.减少或缓解肌肉内压力,b.减张引流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c.及时清除失活肌肉组织,减少感染机会;(8)肌肉肿胀压力的检测、触诊、肢体周径测量、组织压力测定等,肌肉张力观测的注意事项,连续定时观测比较变化,每日检查其它肌肉丰富部位及时切开;(9)筋膜切开的注意事项:a.筋膜切开应充分减压,b.切开应在肌肉丰富的部位,c.必要时应做肌膜切开,d.

8、根据情况进行肌肉切除。4.2地震肌肉挤压伤的特点(1)皮肤损伤轻不表明无肌肉坏死;(2)深层肌肉坏死重于浅层肌肉;(3)肌肉坏死区的不规则分布;(4)伤道出血变化多端;(5)早期坏死组织分界不清,造成多次切开清创;(6)地震伤肌肉切开减张的特点:a.多次切开,多处切开;b.换药过程中切除坏死组织;c.MRI、超声探查对鉴别肌肉坏死及血肿有帮助;d.缝合后的伤口仍有出血的可能。4.3挤压综合征的救治4.3.1截肢的适应证:(a)患肢肌肉无血运,坏死肌肉及神经无恢复可能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