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

ID:21017090

大小:8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上传者:U-991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_第1页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_第2页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_第3页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_第4页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诊断【关键词】胰岛细胞瘤;体层摄影术;诊断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31-03中图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5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由B细胞组成的胰岛素瘤(INSULINOMA)。胰岛素瘤很少见,年发病率为(0.8〜0.9)/100万,但又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几乎占所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1/3〜1/2[1]。由于多排螺旋CT及1.5T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人回顾本院2007〜2010经手术与临床证实的1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旨在探讨本病的影像学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胰岛素瘤患者,均经手术与临床确诊,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8例为功能性,2例为无功能性。8例功能性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头晕,冷汗及意识障碍伴抽搐等空腹低血糖症状,进食或静脉输注高 浓度葡萄糖立刻缓解。2例无功能性患者表现为腹部包块及腹痛。2.影像检查方法(1)CT检查:10例患者采用东芝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层厚3mm,CT扫描前5分钟,口服500ml开水。增强使用压力注射器将100ml造影剂以3ml/s的流速注入,监测腹主动脉CT值达180Hu后自动扫描。检查完行2D多平面重建。(2)MRI检查:6例行1.5T西门子MRI检查。常规GRE序列T1WI及脂肪抑制T1WI、T2WI。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4例行Gd-DTPA(0.15mmol/kg)的横断位VIBE序列三期动态增强。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结果1.CT表现8例功能性肿瘤有7例最大直径小于2cm,1例直径为3cm,3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体,4例位于胰尾。增强后病灶于动脉期中度或明显强化,病灶密度高于胰腺(见封三图1、2)。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等高密度影。2例无功能性肿瘤,1例位于胰头颈部,1例位于胰尾。胰头颈的病灶密度不均,其内可见低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大部分中度强化,中心 未见强化(见封三图3、4)。1例胰尾的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周边脂肪间隙不清,增强后,病灶未见强化。术前诊断为胰腺癌,后手术证实为恶性胰岛细胞瘤。2.MRI表现T1WI脂肪抑制像5例呈边界清晰的低信号区,1例呈等信号,T2WI5例呈商信号,1例等信号。增强后,3例为明显强化,1例为中度强化。2例强化病灶与增强CT相比,增强的效果比CT强。所有病灶未见胆系梗阻及胰管扩张征象。讨论胰腺是人体同时具有外分泌与内分泌功能的腺体。胰腺的内分泌部为胰岛,是散在分布于胰腺实质内的许多小细胞团。按照内分泌功能,可将胰岛细胞分为:A细胞、B细胞、G细胞、D细胞等,A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G细胞和D细胞分别分泌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这些细胞均可以增生形成肿瘤,并具有相应的内分泌功能。按有无激素分泌及有无明显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两者各占胰岛细胞瘤的85%和15%[1],目前不少证据表明无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的区分是相对的,不少无功能性肿瘤实际上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功能,临床症状不明显。 胰岛素瘤多为良性肿瘤,恶性仅占3%〜15%。好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为2:3[2],本组的男女的发病为1:4,可能与病例少有关。儿童很少发生腺瘤,以胰岛细胞增生为主。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可分为两组相互联系的症状:早期症状多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有60%的病人有这类症状;另一组是由于神经低血糖引起的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有这些症状的炳人约占80%。本组病人几乎都有Whipple三联征:①在剧烈运动或饥饿后发生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③口服或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缓解。胰岛素瘤的影像表现比较有特征性,功能性胰岛素瘤的病灶一般比较小,平均为2cm,本组病例中1例大于2cm。由于临床症状明显,病人就诊比较早并且病灶较小。85%〜90%胰岛素瘤是单发良性肿瘤,并且大部分是富血供,少数为囊性及少血管。MSCT薄层动脉期扫描成为胰岛素瘤主要的检查方法,目前普遍认为敏感性达71°/。〜82%[3]。病灶增强早期呈均质的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分泌肿瘤在T2WI上病灶的信号比较高。MRI的快速动态增强及脂肪抑制有助肿瘤的进一步定性诊 断。MRI检查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由于MRI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更好了解病灶周围的情况及与血管的关系,为病灶的诊断及外科手术增加信心[4]。无功能胰岛素瘤无明显临床特异性内分泌症状,主要以腹部肿块及腹部肿块压迫周围脏器产生临床症状而就诊。病史较长,以体尾部多见,病灶直径多在5cm以上。无功能胰岛素瘤可分为实性,囊性和混合性三种[5]。良性多为实性,CT表现为包膜完整,病界清楚,钙化多见,囊变少见。增强后,动脉期实性病灶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恶性病灶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周围可有淋巴结肿大及肝脏等器官转移,CT表现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增强后实性病灶强化,囊变、坏死不强化。本例中1例恶性无功能胰岛素瘤误诊为胰腺癌,主要因为此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就诊时多为恶性。部分文献报道无功能胰岛素瘤有70°/。〜80%的肿瘤为恶性或潜在恶性[4]。其诊断取决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尤其是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当胰岛细胞瘤为恶性时,出现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对于胰岛细胞瘤的良、恶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瘤主要与胰腺癌鉴别,最主要的表现为,内分泌瘤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强化明显,高于胰腺 实质,胰腺癌为少血供肿瘤,动脉期病灶几乎不强化,明显低于胰腺密度或信号。次要的表现为胰管的改变,病灶边缘及生长方式。胰岛素瘤很少引起主胰管的阻塞,侵犯血管。胰岛素瘤向腹侧生长,胰腺癌具有嗜神经生长而向背侧生长。胰岛素瘤的诊断,对影像学来说仍然面临着挑战。随着多排螺旋CT及1.5TMRI的广泛应用,术前对肿瘤精确的影像学定位、定性检查为成功的外科根治性切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参考文献[1]李传福,张红蕾,刘松涛,等.胰岛素瘤的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99-102.[2]GualdiGF'CasianiE,PolettiniE.Imagingofneuroendocrinetumors[J].ClinTer,2001,152(2):107-121.[3]林珊,李坤成,许卫.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6):620-622.[4]胡先贵,何天霖.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1):1-3. [5]成丽娜,段小慧,钟小梅,等.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门.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2):51-54.(收稿日期:2011-05-23修回日期:2011-08-17)(编辑:梁明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