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ID:21674682

大小:4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3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_第1页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_第2页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_第3页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_第4页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概念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整合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016年12月,笔者代表南宁市第三中学参加了对百色市田阳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田高)生物学科的教育帮扶活动。在电话交流中笔者了解到:该校学生学习努力,但知识碎片化,对综合性和实际应用类题目的解题能力较为薄弱。笔者分析:知识面广,概念和知识点细碎繁多,这原本就是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如果学生不能对大量概念、理论进行有机整合,依旧沿袭死记知识的学习方法,备考效果势必不佳。为此,笔者决定以《种群》一课备考复习课为例,着重对该校学生就生物学概念网络化、基础知识整合和解题能力培养等做出备考指导。  一、备考复习课教学设计理念、

2、实施过程及教法学法指导  学科特点决定复习的方法。概念图也称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节点表示概念,用连线表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法。使用概念图进行生物学科复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够把大量零散的生物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视化,便于学生快速积累大量生物学基础知识,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快速提取相关信息,提高解题效率。  高考特点决定复习的方向。近年生物高考题的突出特点,是强化对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其中精准地获取和表达信息是对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准确答题的关键,但它需要建立在精准地把握所学

3、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将教材中文本的、静态的生物学概念定位于生命的实际情境中,使不同章节的相关概念建立起生物意义上的联系,形成知识的有机网络。  鉴于高三复习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还应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尤需在复习课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调节好学习心态和状态,同时注意将知识点复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适当结合当下流行话题,使复习过程既符合当下高考命题特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又能让学生放松心态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设计了《种群》这节复习

4、课。以下为主要教学过程简介。  (一)趣味导课,提示本课复习重点,用表格法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合  开课之初,笔者从近期人们生活实践中提取教学素材,用PPT展示了大闸蟹在德国泛滥成灾和在中国淘宝网上售价高昂的两幅图片(图片呈现略),引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导入授课。  师:在德国无人问津、泛滥成灾的大闸蟹,在中国却物以稀为贵,价格不菲,被人们视为餐桌上的珍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生态问题,还要靠中国吃货!(生笑,师顺势板书课题)种群数量特征是本课的重点,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内容。在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同的研究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所学内容,完成

5、以下表格(见练习1)。  练习1:列表比较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上表五个调查对象中的“大闸蟹”延续了开课的话题,“人口普查”则将视角引向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关注人类自身的各种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随机抽查了7名学生。从学生填表情况看:对于教材的重点内容“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学生普遍掌握得比较好;对于人口普查和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调查法,被提问到的7名学生均较为生疏,需要全班学生帮助补充完善,笔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虽然该内容同样源于教材,但教材中的该知识点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显得比较分散。  其实,在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该题类似的一些具有相关性但

6、又分散在教材不同位置的知识点,需要用列表法来收集、归纳,方能便于学生对比理解、加深记忆,这是生物学科积累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效能的有效方法。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自主完成类似的总结归纳任务。  (二)用练习带复习,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策略,学会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鉴于学生对“抽样检测法”比较难把握,笔者决定用练习带复习,引领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于是给出了下面的练习。  练习2: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载玻片,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酵母菌

7、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若观察到血球计数板5个中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0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个。  当笔者呈现以上问题后,多数学生一脸茫然,只有4名学生勇敢地展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3名学生的答案偏差较大,第4名学生的答案(2×106)比较“接近”正确答案。课堂推进到这里,笔者决定“摸”一下这第4名学生的计算思路。  师:能够把你的计算思路说一下吗?  生4:400÷80×400÷0.1×100=2×106,我是先算出每个小室的菌体数,再乘以400个小室得到400个小室的菌体总数,然后除以小室的总体积得到菌体的密度,最后乘以稀释倍数,因为

8、体积是1ml所以不用乘了。  师: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