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

ID:22012901

大小:31.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_第1页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_第2页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_第3页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_第4页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音乐简史1、宋元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宋代宫廷已不再是城市的音乐中心,统治者也不再能起到音乐的组织者和集中者的作用,宫廷音乐萎缩,市民音乐兴盛起来,成为宋代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2、宋代音乐形式(体裁)有:杂剧、院本、南戏、傀儡、影戏、唱赚、诸宫调、鼓子词、小唱、散乐等。3、宋代引人注目的词体歌曲即艺术歌曲,90字以上的称长调(或慢曲),90字以下的称为小令(或令曲)。(注:令,即小曲子。小曲为艺术歌曲)4、“燕乐”属于宫廷音乐,唐代大曲中的一些片断称为摘遍(篇)。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著名音乐家

2、,作曲家。姜夔在音乐上:①、政治上的失意:旅途悲思,《凄凉犯》;触景伤情,《杏花天影》;沉郁情调,《长亭怨慢》;②、留下了17首歌(乐)曲,对唐代残谱的整理;③、对祖国被压迫人民的关怀。6、早期杂剧的表演形式组成:艳段、正杂剧、散段。7、戏曲的发展(形成):宋代是戏曲体裁确立的时代;元初是戏曲形式成熟的时代;清朝是戏曲艺术完全成熟的时代。8、三个代表性的丝竹乐:福建的南音,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注:江南丝竹,流传于江南,浙江,上海、、、八大名曲有:欢乐歌,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云庆,四合如意。)9、古琴在

3、宋代普及,出现了浙派,代表人物郭沔,(详情见书本P67);山东出现了诸城派,江苏的广陵派,江宁派,梅庵派;四川的蜀派、、、、、、(注:古琴长3尺6寸5分,七根弦为金、木、水、火、土、文、武,有13个徽,代表13个月)。7中国音乐简史10、几个第一:A、宋代《乐书》陈旸(炀)200卷,①、经书记载有关音乐的内容;②、乐律理论;③、乐器图说;《乐书》堪称是我国第一本音乐百科全书。B、宋代《梦溪笔谈》沈括,用笔记的形式详细的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科学技术和自己的见解,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历法,地理,

4、地质,化学,物力,生物,医药,史学,文学,绘画,书,音乐。在音乐中提到乐律,乐谱,乐器图,乐论。乐论中的看法:⑴、提出音乐的社会作用⑵、强调音乐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沈括在强调音乐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提到歌曲:声词相从,器乐演奏:技术赋予内容。C、元代《琴律发微》陈敏子,是我国第一部七弦琴作曲大纲。内容①、制曲通论②、制曲凡(范)例③、起调毕曲。D、元代《唱论》燕南芝庵,是我国第一部声乐专论。内容①呼吸②凡人声不等,各有所长。11、几个有影响的新型音乐社团(或五四运动对音乐社团的影响):①北大音乐研究会,1919.1,研究音乐

5、,陶养性情,蔡元培②中华美育会,1920.3,音乐教育上的研究,吴梦非,丰子恺③大同乐会,1920,研究中西音乐,复制古乐器,传统音乐的弘扬。(注:如果考到答题时最好注明成立的时间,代表人物,各社团的宗旨即成立的目的)12、两个人物:冼星海,刘天华(书上P136,P112,请细看),刘天华:优秀的民族音乐家,民族器乐改革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10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1首合奏曲,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练习曲15首。冼星海:人民音乐家,三个阶段:①、创作阶段(1929—1935),从上海到巴黎;②、(

6、1935—1938),从武汉到延安;③、(1938.11—1945)7中国音乐简史,从延安到莫斯科(创作高峰)。三个大合唱:①《生产大合唱》、②《“九一八”大合唱》,③《黄河大合唱》。13、音乐家协会成立于1949.1,音协成立的意义:两支音乐队伍通过胜利会师,组成了统一的音乐战线,从此,共同步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文化的新的历史时期。14、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独立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5、南戏四大声腔兴起: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争胜。16、从戏曲的发展史说中国的民族音乐应如何振兴?(建

7、议看一篇文章,到时有的吹)中国地方戏剧种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四种形态中国戏曲有丰厚的资源,自宋金时期形成迄今千余年,形态更迭不断,却一直兴盛不衰,这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规律和特性。与中国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的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早已难觅其迹,只有被历史剥蚀的、残缺的石头剧场尚存一些痕迹,其艺术形态完全变成文本文献的历史记忆。中国戏曲则不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更迭递嬗、新陈代谢,由民间而城市,由南曲北曲形成“四大声腔”,迄“花雅之争”而出现地方戏蓬勃的局面。作为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戏曲从古代走向当代,实现

8、着新的历史变革和嬗变。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1980、1981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声腔剧种317种。[1]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戏曲所受到的冲击、发生的变革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剧种已经消亡,一些剧种濒临灭绝,大多数剧种境况欠佳,观众减少。在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新世纪,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重要内容的戏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