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乐律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

ID:45661633

大小:8.03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6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_第1页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_第2页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_第3页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_第4页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简史乐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音乐简史—乐律小组成员:刘慧刘雪铃郭艺飞唐婧唐琳王家瑶唐亚倩什么叫乐律?乐律也称音律,即对音程的划分方式。目前世界通用的乐律为十二平均律,即将八度音程按音高划分成12等分的一种音程划分方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可查考但从已出土的乐器可以推知一些知识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远古时期有旋律性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和节奏性乐器(铃、骨等),这说明旋律和节奏是在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要素。商代晚期的五音孔埙能奏出连续的半音,虽然还不能构成完全的十二律,但已经具备了可以用于旋宫犯调的可能性,也是后来周代人发明十二律理论的先导。周秦时期的乐律西周礼乐制度的建

2、立,极大的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宫廷音乐的繁荣,冶金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乐律理论的产生。周人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逐步创立了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并用数理方法总结归纳出“三分损益法”和“三分损益律”。三分损益法与三分损益律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的,以数学方法来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用三分损益法取律所形成的的律制,称三分损益律。意义:见于管仲的《管子·地员》篇,距今约两千六百余年,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律的方法。十二律《管子·地员》篇只计算了五个音级相互的比例关系,《吕氏春秋·音律》篇用三分损

3、益法推算出十二律。十二律律名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律又称为“律”或“阳律”,双数律又称为“吕”、“同”、“间”或“阴律',十二律又被称做“十二律吕”。两汉三国时期的乐律秦汉以来,随着乐器种类的不断增加,乐器制作技术的逐渐提高,以及器乐音乐的日趋繁荣,乐律学也取得新的进展。三分损益律的缺陷汉代律学家京房首次发现并提出问题1、音高不能回到原来的黄钟本律2、相邻各半音间音程距离不等,且大、小半音不规律地间隔出现京房六十律为解决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在三分损益法产生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

4、直至六十律为止,到了五十三律已经与黄钟律十分接近了。在古代乐律学的发展历程上,六十律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南朝太史令钱乐之在京房六十律的基础上,算到了360律,比京房更接近本律了,他理论上基本可行,但实际上造不出这样的乐器。十三弦“准”京房在乐律研究中发现了古人以管定律的不精确性,首次明确提出“竹声不可以度调”的观点,并创制了一种张弦的定律器,称之为“准”,以作为其六十律理论的实验工具之用。开创了运用旋律器作为乐律实验的先例,对我国后世的乐律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律两晋南北朝时期,割据政权纷纷建立,社会动荡。此时期,不仅是南

5、北音乐的大融合,也是中国和外国、中原地区与西域进行音乐交流的一个高峰期。律学更是因何承天新律的提出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何承天新律何承天在十二律本身内调整各律高度,创造了最早的“十二平均律”。他根据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各律长度的比数,依着计算次序,将高低八度之间总的差值平均分配于各律之间,这样,就得出了他的“新律”。这种新律与十二平均律相比较,最大相差不到半音的十分之一。历史意义何承天是人类最早向十二平均律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乐律学家。他在中国律学史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成为世界上最早用数学解决十二平均律的人。尽管他的计算方法在今天看来

6、还不很先进,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律学史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荀勖——东晋光禄大夫律学家,发现了笛律中“管口校正数”,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比较精确的十二笛。隋唐五代时期的乐律隋唐时期广泛的音乐文化交流,使其在发展本民族音乐的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外来音乐。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与实际创作结合得更紧密了,一反过去的“以管定律”之法,而以当时流行的弦乐器如琵琶为对象探讨理论成果。苏袛婆的三十五调理论:苏袛婆是龟兹乐人,善弹琵琶,其演奏,一均之内,“间有七声”,又有“五旦”,“旦作七调”。这种在五个不同调高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声调式,可得三十五种调式。八十四调理

7、论:隋代初年,万宝常最早提出八十四调的理论,隋代郑泽,唐代祖孝孙。张文收都是这种理论在音乐上付诸实践的人物。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之一。其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根据八十四调的理论,唐代诗歌的音调是以琵琶定声,琵琶只有四根弦,分属宫、商、角、羽(称“四调”),每弦七个曲调(称“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共四声二十八调,称为“燕乐二十八调”。宋元时期的乐律宋元社会较为关注音乐,许多思想、科技和文化等学术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如沈括、朱熹等都对音乐做过精辟的阐述,许多采集各书的类书如陈元

8、靓的《事林广记》等大多设有音乐门类。之调、为调“之调”、“为调”是我国古代律声结构宫调名称的两种调名体系的称谓。北宋元丰五年,音乐家范镇第一个发现了我国古代的调名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