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ID:22430956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9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_第1页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_第2页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_第3页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开课教案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垂径定理的推证过程;2.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3.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课型探究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复习引入:提问:1、什么叫弦?什么叫弧?   首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说出图中的弦和弧(优弧、劣弧).2、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将圆对折的情形.教师讲解将圆沿着一条直径对折,你观察到什么情况

2、?说明了什么?引入:在⊙O上任意取一点C,作CE⊥AB,垂足为E,CE交⊙O于D.我们来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垂直于弦的直径.继续观察点C与点D是否是对称点?C、D是关于什么对称?教师进一步提出当直径AB垂直于弦CD,将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作答。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及其对称轴。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讲解新课:1、证明猜想⑴提问:什么是猜想的题设?什么是猜想的结论?⑵要求学生根据“猜想”的题设和结论说出已知和求证.⑶用大屏幕打出证明过程.结合证明过程提问: (1)证明利用了圆的什么性质?  (2)证明CE=DE还有其

3、它方法吗?教师小结:通过证明,我们知道猜想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垂径定理”.2、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1﹥﹤3﹥﹤4﹥﹤5﹥两条弧.(优弧、劣弧)为运用方便,将原定理叙述为: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⑶平分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练习1⑴若AB为⊙O的直径,CD⊥AB于E,⑵在下列图形中,你能否利用垂径定理找到相等的线段或的圆弧.3、例题讲解例1已知: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求:⊙O的半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学生积极思考作答。积极观察、思考,得出新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剖析定理

4、的条件,结论,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巩固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解:连结OA,作OE⊥AB,垂足为E.∵OE⊥AB,∴AE=EB.∵AB=8㎝,∴AE=4㎝.又∵OE=3㎝,在Rt△AOE中,∴⊙O的半径为5㎝.教师强调:从例1可以看出“弦心距”是一条很重要的辅助线,弦心距的作用就是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弧,它和直径一样.练习2⑴半径为5㎝的⊙O中,弦AB=6㎝,那么圆心O到弦AB的距离是;⑵⊙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3㎝,那么弦AB的长是;⑶半径为2㎝的圆中,过半径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弦长是.例2①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直径AB交

5、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例2②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课堂小结⑴垂径定理相当于说一条直线如果具备: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则它有以下的性质:⑶平分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⑵在圆中解决有关于弦的问题时,经常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弦心距),连结半径等辅助线,为应用垂径定理创造条件.作业:①证明垂径定理(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证明)书中P883P894②目标P90.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一条重要辅助线。巩固定理内容。通过例题的变式,分层教学,使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板

6、书设计: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例1例2设计说明一、教材处理“垂径定理”是圆的重要性质,为证明线段相等和进行圆的有关计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由于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推理方法学生比较生疏,不易理解,故在讲课时首先复习轴对称图形,根据小学学习“圆的认识”结合轴对称的定义,学生易作出判断: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这既是圆的性质,也可用作论证的基础。定理的得出,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教师引导,注意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然后通过对定理的分析与强调使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两个例题属计算、证明两种类型,但解题方法有相同之处,因此,把例2作为例1的延伸,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7、比较自然。练习分两段插入,促进目标达成。二、教法的设计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垂径定理”的引入与证明,充分利用教具,并运用“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定理,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揭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观察、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