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要点

中国教育史要点

ID:22531981

大小:155.3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0

中国教育史要点_第1页
中国教育史要点_第2页
中国教育史要点_第3页
中国教育史要点_第4页
中国教育史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教育的开端为距今200万年前,称为“巫山人”。2.原始社会的基木特点:一.生产劳动的教育二.生活习俗的教育三.原始宗教的教育四.原始艺术的教育五.体格和军事训练3.学校产生的条件:经济: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脑体分工政治:阶级分化的产生文化:文字产生,文字积累4.古代学校的萌芽——成均、庠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冇器而民无器惟官宥学而民无学1.两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其客观原因为:一2.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3.六艺教育为礼乐射御书数4.私学的历史特点:经济基础文化特征政治教师教育对

2、象教育内容教育场所教育B标官学W有制学在官府,思想统一政教合集权专制官师合一少数贵族六艺固定场所一定规格,奴隶主的接班人私学私有制学在四方,思想0由政教分离,群雄逐鹿In継学术下移,平民多样化流动性和灵活性多元化,包括地主阶级的新型人才5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6.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教育0的是“学而优则仕”,以六艺为教学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7.孔子主张的教学方法:(一)学、思、行结合(二)启发诱导(三)因材施教(四)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8.孔子主张的德性修养:(一)立志(二

3、)克已(三)力行(四)中庸(五)内省(六)改过9.孔子主张树立的教师典范:(一)学而不厌(二)温故知新(三)诲人不倦(四)以身作则(五)爱护学生(六)教学相长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稷下学宫的性质:(一)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二)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1.稷下学宫的特点:(一)学术自由(二)待遇特殊2.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一)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二)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三)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4.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异同人性论教育口的知识学习教育作用孟子性本善——道德先验

4、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内发说一感性上升到理性明人伦荀子性伪之别善是后天学习得来品质,属于伪的范畴。真正的性是生理属性大儒德xT兼备的治网人才外铄说一实践出真知。化性起伪5.墨家与儒家思想异同社会理想教育0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传统文化实践礼命运墨子大同公平兼士(脑力和体力的结合重视自然科学,实用技术(生产,军事)教育者的主动性。(有道则勉以教人)创造为践行实节约,简朴非命,自强不息,幸福靠自己争取。l灰交利非攻)。贤人政治儒家社会分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丁*人的社会中实行认仁政君了(劳心者)局限于六经,轻视生产实践学习者的主动性。启发(扣则鸣,不扣则不鸣)继承述而

5、不作德践道实重礼厚葬天命,兑己复礼,遵守王道联系:重视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倡导社会和谐(主张贤人政治)。提倡教育民主化!(儒家:性相近,习相远;墨家索丝说)6.孟子认为“性善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五常”为:仁、义、礼、智、信。7.孟子认为论理想人格:(一)持志养气(二)动心忍性(三)存心养性(四)反求诸已8.孟子认为论教学:(一)深造自得(二)盈科而进(三)教亦多术(四)专心致志9.荀子认为“性恶论”是一种社会展性10.《大学》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6、天下。11.《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12.《学记》中教育、教学的原则:(一)教育教学原则a预防性原则b及时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学习观摩原则e长善救失原则f启发诱导原则(二)教学方法a讲解法b问答法c练习法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1.汉初推崇“黄老之学”的文教政策;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也意味着已经学教育为基本A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3.鸿都门学是世界第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4.儒学繁琐化、宗派化、谶纬迷信化的结果,导致各家对儒家经典解释

7、的不统一。《白虎通义》(也称《白虎通》或《白虎通德论》)使代表封建道德的“三纲五常”法典化。5.董仲舒论道德教育:(一)德教是立政之本(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三)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a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b“以仁安人,以义正我”c“必仁且智”6.王充的教育思想强调创造性和主动性,是唯物主义代表。7.王充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决定人性的三个方面:正性随性遭性即受遗传方面影响,强调胎教。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魏的官学设置基本承袭汉制,兴修太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2.两晋的屮央官学设太学和国子学,其屮太学是曹魏太学的继承和发展,国

8、子学是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3.博玄的教育思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