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

ID:22560577

大小:6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0

上传者:U-991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_第1页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_第2页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_第3页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_第4页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馬承源先生对楚簡佚詩《交交鳴》作了精心的考釋[1],廖名春先生[2]、季旭昇先生[3]等也在此基礎上提出許多重要的補充。拜讀过諸先生的大作,筆者不揣譾陋,陸續寫成劄記,以求教于方家。交交鳴,李零先生[4]、季旭昇先生讀為烏。季旭昇先生認為是烏鴉。按:此字從鳥、於聲,“於”與“烏”同屬影母魚部,讀為“烏”是合適的。《穆天子傳》卷三:“於鵲與處。”郭璞注:“於,讀曰烏。”然而從詩中“集于中梁”“集於中渚”“集於中澫”句推斷,此處的“烏”並非常見的烏鴉,似乎是一種棲息在水濱且善於鳴叫的烏類。“交交鳴烏”,在结构上與之最類似的當屬《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雁。”毛傳:“雝雝,雁聲和也。”故“交交鳴烏”之“交交”亦當與鳴叫聲有關。《秦风·黄鸟》:“交交黄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若豹若虎,以自為□按:“若”讀為“如”,更合乎《詩經》的通例,如《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以自為□”缺佚一魚部字,廖名春先生補為“雅”,季旭昇先生補為“禦”。筆者認為,當補為“武”。《管子·形勢解》:“虎、豹,獸之猛者也。”《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孔疏:“矯矯然有威武如虎之臣。”《鄭風·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鄭箋:“甚勇武而且有力。”可見,把君子比做虎豹,是說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以自為武”之“武”,其用法、含義类似于《鄭風·叔于田》:“洵美且武。”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武者,謂有武容也。”若□若貝廖明春先生補為“若珠若貝”,釋為“就像奪目的珍珠和寶貝”。季旭昇先生補為“若金若貝”,釋為“像金像貝一樣堅貞美好”。按:所補之字應與“貝”構成語義上的並列。《衛風·淇奧》:“如金如錫。”《大雅·棫樸》:“金玉其相。”則“金”與“貝”不相並稱。廖名春先生所補“珠”,可備一說。然釋“貝”為“寶貝”,似可商。“貝”當指玉,《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齒如含貝。”張銑注:“貝,玉也。”“珠貝”可以並舉,《莊子·盜蹠》:“齒如齊貝。”成玄英疏:“貝,珠也。” 《釋名·釋喪制》:“含,以珠貝含其口中。”“珠貝”犹言“珠玉”。不過,此詩第一章已言“如玉如英”,把君子比作玉石,第三章又言“如珠如貝”,有重複之嫌。“貝”似可釋為“錦”,《尚書·禹貢》:“厥篚織貝。”孔疏引鄭玄曰:“貝,錦名。”《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毛傳:“貝錦,錦文也。”鄭箋:“錦文者,文如餘泉餘蚳之貝文。”“如貝”謂君子文采斐然,恰與下文“以自為慧”相應。則“若□若貝”所補之字或為絲織品的名稱。是好,馬承源先生讀為“愷豫”。,季旭昇先生讀為“幾”;孟蓬生先生讀為“豈”[5]。按:當讀為“豈譽是好”。即“豈好譽”,意為:難道(只是)喜愛好名聲?《管子·任法》:“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譽。”君子相交,必求有令名者,《大雅·思齊》:“古之人無斁,譽耄斯士。”毛傳:“古之人無猒於有名譽之俊士。”鄭箋:“令此士皆有名譽于天下,成其俊乂之美也。”“豈譽是好?唯心是藇。”相仿的句式有《左傳·僖公四年》:“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皆芋皆英 馬承源先生讀為“偕華偕英”。季旭昇先生釋為:“和社會的精英相處得很和諧。”廖名春先生讀為“嘉華嘉英”,釋為:“他們是值得讚美、嘉獎的精華與精英。”按:拙文曾指出楚簡中的“芋”,從艸,省聲,為“華”之簡體[6]。從“皆小皆大”,“皆上皆下”判斷,詩中的“華”、“英”當為由形容詞轉化來的名詞。“華”有“玉有光華”義,“英”有“玉光”義,這裏引申指英才,優秀的人物。《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鄭玄注:“英,俊選之尤者。”“諧華諧英”為使動用法,指使英才之間關係和諧。皆上皆下按:“上下”一般指君臣。《周禮·訓方氏》:“與其上下之志”。鄭玄注:“上下,君臣也。”不過這裏似特指指卿大夫,《禮記·曲禮》:“君臣上下。”陸德明釋文:“上,謂公卿。下,謂大夫士。”首章言“華英”,指賢人,次章言“上下”指友僚,末章言“小大”,指上下級,層次分明。皆小皆大按:《書·無逸》:“至於小大。”孔疏引鄭云:“小大,謂萬人,上及君臣。”《魯頌·泮水》:“無小無大,從公於邁。”鄭箋:“臣無尊卑,皆從君而來。”是小大為尊卑之臣。 █自為馬承源先生讀為“以自為慧”,可從。按:拙文曾指出,實乃“歲”字,這是一個從“戉”省,從二“止”的訛變字[7]。“歲”古音屬匣母月部,與“慧”“衛”皆屬同音通假。慧,才智也。“以自為慧”是說自己以對方為有才智之人。集於中澫“澫”,馬承源先生讀為“漫”,廖明春先生讀為“湡”,李零先生[4]、孟蓬生先生讀為“瀨”[5]。按:《交交鳴烏》之第三章,當押月部。“澫”讀為“瀨”,可備一說。筆者認為,簡文“澫”即“厲”之加旁字。《說文·厂部》謂“厲”:“從厂、蠆省聲。”則“萬”亦可視為“厲”之簡省聲符,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第11簡“萬性者”,“萬”即讀為“厲”。“澫”所從水,與“谷”寫作“浴”一樣,都是累增形旁。《衛風·有狐》:“在彼淇梁。”“在彼淇厲。”《交交鳴烏》:“集于中梁。”“集於中厲。”二者文例相同。《廣雅·釋詁》:“厲,方也。”王念孫疏證:“厲謂水厓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淇厲謂淇水之旁,正與河側同義耳。”君子相好,以自為(長)長,馬承源先生釋為“善”義。季旭昇先生释为“ 領導”。按:“以自為長”,即“自以之為長”,自己以對方為師長。《大雅·皇矣》:“克長克君。”毛傳:“教誨不倦曰長。”屈原《橘頌》:“年歲雖少,可師長兮。”“以自為長”是說君子之間相師,《小雅·鹿鳴》:“君子是則是傚。”上博簡《詩傳》:“以道交,見善而傚。”《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君子之交在於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唯心是□廖名春先生補為“向”,季旭昇先生補為“匡”。按:試補為“養”。“惟心是養”,意即“養心”。郭店楚簡《性自命出》:“養性者,習也”。《荀子·不苟》:“君子養心莫善於誠。”郭店楚簡《尊德義》:“行矣而無違,養心於子諒,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惟心是養”是說君子之間交好、相師,是為了涵養心性。惟心是萬“萬”,馬承源先生讀為“勱”,訓為勉治。季旭昇先生讀為“勵”,砥勵之意。按:此字讀為“厲”。《說文·厂部》“厲”段注:“俗以義異,異其形。凡砥厲字作礪,凡勉勵字作勵,惟嚴厲字作厲,而古引申假借之法隱矣。” “惟心是厲”,意即“厲心”。郭店楚簡《性自命出》:“厲性者,義也。”《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詩書,義之府也。”《說苑·建本》:“詩書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厲心。”卝司馬承源先生:“”,《說文》所無,《篇海類編》載有“”字:“呼計切,音系,門扇也。”與“間”通。廖名春先生:《說文·門部》:“,古文閒。”疑當訓為安閒。按:馬先生讀為“間”是正確的。但對於的字形及其來源,有待補充。《說文·門部》所收“閒”的古文與簡文字形稍異,前者從門從外,後者從門從,所以二者不能直接等同。郭店楚簡《老子》甲第23簡有“”字,與所從部件形體相同。與今本《老子》對照,“”即“間”字。故亦“間”字。大概是從門,聲。閒,為會意字。凡象形、會意之字往往有後起之形聲字予以替代。《說文》所錄閒的古文,段玉裁已指出其字形各本皆誤,今似可據楚文字以正之。司季旭昇先生讀為“謀治”。按:疑讀為“謀始”,《周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孔疏:“凡欲興作其事,先須謀慮其始。” 韻部廖名春先生:逸詩的每章都是句尾隔句押韻。第一章押陽部(梁、英、長),第二章押魚部(渚、虎、藇、下),第三章“澫”、“萬”為元部字,“貝”“大”為月部字,屬於月元通韻。按:前文已述,“澫”、“萬”俱讀為“厲”,故第三章亦一韻到底,俱押月部。此詩以押偶句韻為主,唯第二章首句“交交鳴烏”之“烏”亦入韻。章意按:此詩首章讚美君子德如玉石之美,君子相好、相師,見賢思齊,涵養心性,以德潤身,故能使英才之間關係和諧。次章讚美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威儀棣棣,君子相好,互為楷式,故能使公卿大夫之間關係和諧。末章讚美君子文質彬彬,君子相好,能夠砥礪品德,切磋學問。故能使尊卑之臣之間關係和諧。此詩各章分別從德、儀、才三個方面對君子展開讚美,層次分明。餘論《交交鳴烏》每章以“君子相好”一句為界,前半部分都可以從《毛詩》中找到與之結構類似的詩句,如 交交鳴烏雝雝鳴雁(邶風·匏有苦葉)集于中梁集於中澤(小雅·鴻鴈)愷悌君子豈弟君子(大雅·旱麓)如玉如英如圭如璧(衛風·淇奧)但自“君子相好”起,詩句的用詞和語法都與《毛詩》存在顯著差異。這種現象與後世的擬《詩》頗為接近。所以,筆者推測楚簡佚詩很可能並非刪詩的孑遺,而是《詩經》定本形成之後,由戰國時誦習《詩經》的儒者所擬作。《交交鳴烏》在語言方面明顯受《雅》詩的影響。以“豈弟君子”“君子相好”兩句為例進行分析:1.“君子”是《詩經》中的高頻詞,據向熹先生統計,做“古代統治者(天子、諸侯、卿大夫)和一般貴族男子的通稱”這個意義的“君子”在“頌”中僅1見,《風》中27見,而在《雅》中則126見。[8]2.“豈弟君子”是《詩經》的常語,但只出現在《雅》中,凡17見。3.“相好”一語,《詩經》中僅兩見,《邶風·日月》:“逝不相好。”《小雅·斯幹》:“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而從另一首佚詩《多薪》中“兄及弟淇,鮮我二人”推斷,“相好”一語來源於《雅》的可能性最大。 從思想內容看,《交交鳴烏》的主題讚頌君子相好,互為楷式,使各種人際關係和諧,反映了貴族所推崇的禮樂精神與道德風貌。這和《雅》詩中的宴飲詩(如《鹿鳴》《桑扈》《頍弁》等)的主題非常接近。可見,《交交鳴烏》無論是語言,還是思想都受《雅》詩的影響很深。詩言其志,《交交鳴烏》的大概是一位楚國貴族。楚國的貴族教育,歷來都非常重視對《詩》的傳授。《國語·楚語》:“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問于申叔時,叔時曰:‘……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而耀明其志。’”楚簡《詩傳》的發現也證明,戰國中期時,楚國的《詩經》傳授非常發達。更為重要的是,楚國貴族不僅誦詩,而且作詩。屈原的早期作品《橘頌》就是一篇帶有明顯“《詩經》體”特徵的四言詩。和《交交鳴烏》相比,《橘頌》共36句,《交交鳴烏》共30句,二者長度接近,也都使用比興手法。但內容與體式方面,《橘頌》比《交交鳴烏》有所突破。《交交鳴烏》重章疊句,形式更接近《詩經》;《橘頌》則突破了重章疊句的限制,全詩分前後兩部分。內容上,《交交鳴烏》以讚美君子為主,與《雅》詩頗類;而《橘頌》則以詠物為主。根據文學發展的一般通例,《交交鳴烏》應當產生在《橘頌》之前。 李零先生認為上博簡的墓葬年代大約在前400-前300年之間,屬於戰國中期,基本上早於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9]因此,《交交鳴烏》的發現,為我們填補了從《詩經》到楚辭文體發展的過渡環節——擬《詩》體。清儒所輯的佚《詩》中或許就有此類作品。正是有了像《交交鳴烏》這樣成熟的擬《詩》體作品的出現,才有可能為後來屈原創作突破《詩經》體的四言詩奠定基礎,並進而影響到騷體的形成。這對於我們加深理解風、騷文體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楚簡佚詩的發現,還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以往對先秦文學史的認識。從“詩三百”到屈賦長達數百年的時間,並不是一個缺乏文人詩歌創作的空白時期。“詩三百”由於儒家的廣泛傳播,不僅取得“經”的地位,而且還成為文學的典範,對戰國時代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楚國的儒者、貴族在誦習《詩經》的同時,也嘗試著仿照《詩經》體進行創作,並注重與民間的楚歌結合、改造,對楚辭的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注釋:[1]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173-177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2]廖名春《楚簡〈佚詩·交交鳴鳥〉補釋》,簡帛研究網2005-02-12。 [3]季旭昇《〈上博四·佚詩·交交鳴烏〉補釋》,簡帛研究網2005-02-15。[4]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334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5]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2005-02-15。[6]秦樺林《上博簡〈孔子詩論〉辨證》,長沙:《古漢語研究》,2003年第2期。[7]秦樺林《釋、》,簡帛研究網,2004-08-17。[8]向熹《詩經詞典》(修訂本),341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9]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330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