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

ID:23228916

大小:85.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1-05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_第1页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_第2页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_第3页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_第4页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述《野草》:夜晚的哲学《野草》:夜晚的哲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野草》:夜晚的哲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鲁迅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晚,鲁迅是内向的,通过梦的语言,与世界进行交流,并希望借此深入世界的真相,此时,他以梦游的姿态,与幽秘的世界发生关系。在《影的告别》中,鲁迅以非常准确的笔调和非常诚实的态度,描写了自己的内心是如何渐渐与黑暗融为一体,自己又是如何充满快感地呼吸黑暗的气味。敬文东给鲁迅起了一个绰号:“黑暗隐士”。白天的鲁迅是激情昂一部关于梦的书  梦是夜晚的哲学。《野草》就是一部关于梦的书。  

2、《野草》向我们呈现的是奇怪而高的天空、夜游的恶鸟、广漠的旷野,以野草装饰的地面、僵坠的蝴蝶、悬在虚空中的十字架、死的火焰、颓坏的孤坟、无血的大戮、恐怖的利镞、废驰已久的地狱、死尸、鬼魂、无物之阵、淡淡的血痕……许多事物是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是它们怪异的组合和存在方式,它们显示了鲜明的梦的特征。这些景象让我想起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他的画作始终被梦的气氛所围绕,比如他笔下的广场,各个组成部分毫不稀奇,但整体效果却具有噩梦般令人颤栗的威力。梦中不会出现新的事物,张载曾经阐述过这一点,他认为,清醒的意识活动在内容上可以不断翻新,

3、而睡眠中的梦象活动在内容上却只能受到旧有材料的限制。《正蒙·动物篇》曰:“寤所以知新于耳目,梦所以缘旧于习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哪怕地狱、鬼魂,也得自我们日常生活的想象。但它们的拼接方式,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在噩梦的恐惧中,哪怕是梦者自己最熟悉的房间里,也会充满清醒世界里从未感受过的可怕的空旷。夏济安对《野草》曾作如下评价:“如此奇丽,如此狂乱的恐怖,使得它们简直成了梦魇。就是那些没有点明是梦的篇章,也有着那种不连贯的和现实错位的梦魇的性质。”①  李欧梵称《野草》为“由他的黯淡的情绪和受苦的感情所组成的潜意识超现实世界的文学

4、结晶”②。并认为他写作《野草》时不良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与周作人失和有关。周氏兄弟失和的时间是1923年8月,8月2日,鲁迅与朱安永远地搬出了八道湾居所,从9月起,鲁迅大病一场,延续39天,又于翌年5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③。《野草》就是写于鲁迅生活发生重大动荡的1924年。  但早在1918年5月15日,鲁迅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一首小诗,表达了他对梦的偏好: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5、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④  他的第一本书,也是从梦开始的:“我在年青时候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⑤这段话开宗明义地表明了他的文字与梦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梦是睡眠的附属物。慧影曾有“不眠不梦”之说:“几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畏号叫,觉者见之知其梦耳。”(慧影

6、:《智论疏》)在心理学家看来,所谓“白日梦”,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幻象,不是典型的梦,典型的梦都是在睡眠中发生的。作为黑暗中的意识,梦无疑是一个无比奇妙复杂的世界,但是当人们醒来,便与梦中的世界失去了联系。“梦寐无端际,惝恍又分离。”(江淹:《悼室人》)它们分别归大脑不同的区域管辖,各自独立。对每个人而言,梦境都是一个令人感到怪异、恐惧又好奇的疆域。  显然,作为另外一个思维世界的产物,梦拥有一套自己的语义系统,它与清醒世界的词汇表基本相同,但梦的语法却大相径庭。德国哲学家希尔德布兰德特曾在1879年写道:“看起来简直无法在这疯狂的

7、活动里找到固定的规律……梦融进万花筒般迷惑而疯狂的漩涡。”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那些残留在脑海里的只言片语,十分容易被我们当作意识的垃圾而予以抛弃。但是,当我们读懂这门外语,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想象之外的世界。  “黑暗隐士”  以梦为主角的《野草》,体现出鲁迅对夜的特质的把握。白天的鲁迅是现实主义的,他有着敏锐的眼力,洞穿社会的每个细节。所以,在白天,鲁迅主要是作为一双眼睛存在的,他的主要工作是“透视”。他总能透过表面的遮蔽而看透事物的实质。根据视觉的一般规律,他最先看到的是中国现实的整体,与此相应的动作选择就是转变

8、这个整体。于是,敬文东才将这种“看见”命名为“青春式的‘看见’”,并且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肛门期’(即鲁迅那整体式的‘转变梦’)在一贯清醒的鲁迅那里相当短暂。作为一个过早‘看见’的人,他把‘看见’的方向很快就从整体转到了细部。”⑦就是说,在光的协助下,鲁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