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ID:23266520

大小:6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4页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长宁县中学校潘明剑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使儒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儒学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课标对此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这个要求,与其它课的要求没有差异。在新课程必修三中,宋明理学一课是最难讲清的一课,一个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老师曾说,宋明理学一课我讲不清楚。为何讲不清楚,原因是本课涉及许多哲学理论问题,宋明理学使儒学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我认为,宋明理学中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厘清,特别是教师要厘清。至于教学中,讲不讲,教师则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而定。一、理学

2、为何称为“道学”理学,又称道学,中国宋明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特别是“以儒家思想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理学称为道学的原因是儒家学者提出了“道统”思想。道统指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道统”一词是由朱熹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六》,《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朱熹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起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朱熹,而是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吕黎全集》卷十一)。

3、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同上)“道”,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他认为,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同上)这个传承系列是朱熹所说的“道统”。道统思想为儒学复兴提供Y历史依据,并“企图创立一种先王式的儒家新宗教”(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极力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魏晋以外异端邪说的流传。之后的宋明理

4、学家们,都用道统思想来论证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性,故宋明理学乂称为道学。二、“理”与“天理”的内涵“理”是什么?一般而论,它是指永恒存在的,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通原则。如何理解“理”,这是许多人说不清的。其实朱熹说得很具体。他说:“且如这个扇子,此物也,便是个扇子的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朱子语类》卷六十二)在此,朱熹认为,普通的千差万别的具体的扇子,都是一般的“扇子的道理”的体现,而且抽象的“扇子的道理”要在具体的一切扇子之先。在这里,扇子的“理”是定义,具体的扇子,是物。即先有定义,再有具体事物。这是自然之“理”。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

5、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朱子学提纲》)上面所说的是自然科学之“理”,还有伦理方面的“理”。朱熹还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子大全》)在伦理中,“理”表现为三纲五常。由上可知,程朱理学,将“理”视为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通原则。“天理”是什么?即天性,天然的本质或特性。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即“天理”就是忠、孝、节、义等伦理纲常的总和。请看他们的观点。程颢、程颐认为“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

6、何与焉?”“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理)來。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二程的观点表明,一物有一理,但不是说不同的物有不同的规律,而是说所有的物均只有一个“理”,即“天理”。“天理”是绝对唯一的,它超越万物之上而永存着,同时又产生和支配着万物。这个“天理”为何?“人伦”、“父子君臣”,即伦理纲常。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它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在伦理方面,“理”与“天理”的意思一致的,所以,宋明理学家们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没有作严格的区

7、别,往往视为一个概念。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于《礼记•乐记》。该书说:“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秩作乱之事。”人受到外界的诱惑,忘记了天理,个人私欲膨胀,就会做违法乱纪之事。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朱熹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试为水火不容。它们为何水火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