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ID:25356579

大小:7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9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_第1页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_第2页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_第3页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_第4页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初读《三德》,便兴奋难已。因为《三德》和《黄帝四经》有很多相像的地方。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学界习惯称其为《黄帝四经》、也有学者称之为《黄帝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黄老思想的极为珍贵的材料,想不到仅仅过了三十年,又有新的类似的材料问世,而且时代更早,怎能不让人兴奋异常呢。下面,笔者主要从用词、用韵的角度简单地归纳一下两者的相似之处,内容上深入具体的探讨有待今后。为阅读方便,无论《三德》还是《黄帝四经》,对其中凡能确定的通假字、异体字,不再标注原文,一律使用

2、宽体。一、用词之相似1、“天、地、民(人)”简1云:“天共时,地共材,民共力,明王无思,是谓三德。”李零先生举《大戴礼记·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以相对照。《黄帝四经》中虽然没有“三德”这种表达方式,但如下所示,“天、地、民(人)”共举的现象极为普遍。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经法·道法》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经法·道法》在《黄帝四经》中,“天地”往往属于同一级别,有时用“天”一个字也能代表“天地”,而政治上的统治者往往是参“天地人”三者之“圣人”。或者统治者代表“人”与“天地”

3、相参。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参用之,□□而有天下矣。《经法·六分》主上者执六分以生杀,以赏〔伐〕,以必伐。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经法·六分》参于天地,合于民心,文武并立,命之曰上同。《经法·四度》日月星辰之期,四时之度,〔动静〕之位,外内之处,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经法·四度》人主者,……。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经法·论》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

4、也。四时有度,天地之理也。日月星辰有数,天地之纪也。三时成功,一时刑杀,天地之道也。……一立一废,一生一杀,四时代正,终而复始,〔人〕事之理也,逆顺是守。功溢于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于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经法·亡论》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十六经·立命》吾畏天爱地亲〔民〕。……吾畏天爱〔地〕亲民。《十六经·立命》观天于上,视地于下,而稽之男女。《十六经·果童》兵不刑天,兵不可动。不法地,兵不可措。刑法不人,兵不可成。《十六经·兵容》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脩,国家几矣。《十六

5、经·三禁》圣〔人〕举事也,合于天地,顺于民,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谓义也。《十六经·前道》故王者不以幸治国,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十六经·前道》天恶高,地恶广,人恶苛。高而不已,天阙之。广而不已,地将绝之。苛而不已,人将杀之。《十六经·行守》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称》  当然,并不是因为《黄帝四经》多见“天、地、人”,《三德》就只和《黄帝四经》类似,《大戴礼记·四代》除上引“三德”外,还有“公曰:‘所谓民与天地相参者,何谓也?’子曰:‘天道以视,地道以履,人道以稽。废一曰失统,恐不长飨国。’”这

6、里也见“天、地、人”,而且出现了和《黄帝四经》相似的“相参”之说。《虞戴德》等篇中也多次出现“天、地、人”并列现象。但笔者认为,《三德》“天”与“时”结合,“地”与“材”结合,“民”与“力”结合,《黄帝四经》中相似的表述比较多,而且,《三德》的主题有些类似《十六经·三禁》所云“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脩,国家几矣。”较多论述的是“天、地、人”三方面的禁忌。这一点,笔者将在其他论文中展开。2、“天”在《黄帝四经》中,“天”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前所述,因为“天地”往往在同一级别上,所以有时会“天地”连用,代表的

7、是恒常的、不变的准则规范。而不是有意志、有作为的人格神、主宰神。有时它可以转变成为一个形容词,表示“客观的、绝对的、不可违抗的”。[i]《三德》中的“天”也有类似的特征,虽然“天”有时代表的是狭义的“天时”,如“知天足以顺时”(简17)、“顺天之时”(简18),但大部分与“天”相关之表述,则用其广义,即“天”是恒常不变之规范体系的象征或代名词。如“顺天之常”(简1)、“是谓天常”(简2)。《黄帝四经》则有“天地有恒常”(《经法·道法》)。“……不失其常者,天之一也”(《经法·论》)。“不循天常,不节民力,周迁而无功”(《经法·论约》)。“

8、夫天有〔恒〕干,地有恒常”(《十六经·行守》,果童篇也有类似表述)。《三德》多见“皇天”,如“皇天将兴/止之”(简2)、“皇天之所恶”(简8)、“皇天之所弃”(简19),《黄帝四经》中则有“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