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

ID:25480682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上传者:U-991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_第1页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_第2页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_第3页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_第4页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简述----戏曲论文-->引言本文以对李渔结构论的争议为切入点,集中阐释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和推广,彻底打消一些人认为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已经过时的说法。以求对李渔的整个戏曲结构理论有个确切的理解和把握。李渔作为17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怪杰,无论在诗词方面,还是在小说、戏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一生著作甚丰,且门类繁多,可以分为戏曲、小说、诗文及杂著三大类。李渔一生醉心于戏曲,再加上他组织家庭戏班,厕身徘优,所以尽管他在文坛上建立了卓越的成就,却不被当时的正统文人所重视。但他的戏曲理论却开创了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戏曲理论中,结构论是戏曲理论研究的核心。20世纪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李渔的戏曲理论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和关注。.......... 综观20世纪70多年的李渔曲论研究史,我们可以发现:结构论是李渔戏曲理论研究的核心,在李渔曲论中内容最为丰富,争议也最大。因此,本文拟对李渔的戏曲结构论展开研究。我国对20世纪的李渔曲论研究,始于20年代,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5年至1949年,为李渔曲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共有论文10多篇。现存最早的一篇文章是朱湘的《批评家李笠翁》(载《语丝》第19期,1925年3月)。另外,胡梦华的《文学批评家李笠翁》(发表于《小说月报》1927年6月第17期)和朱东润的《李渔戏剧论综述》(1934年12月发表于《文哲季刊》第3卷第4号),都对李渔的戏曲理论作了重要论述。不过,这一阶段的大部分研究文章只是一般性的概述评价,鲜有深入的专题探讨。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对李渔曲论的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间尽管没有出现研究专著,但据不完全统计,仅论文就有20多篇。这20多篇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1950年至1966年,而1967年至1977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例如:陈多的《试谈李笠翁的写剧理论》(上、下篇),(分别载于《剧本》1957年第7期和第9期);杨绛的《论李渔的戏剧结构》,(载于《文学研究集刊》1964年第6期);这些论文突破了第一阶段的一般性介绍评述,开始对李渔的曲论进行专题研究。陈多从编剧理论角度、杨绛从戏剧结构角度,对李渔曲论进行了客观的介绍,影响较大。 .........第一章关于结构和主脑的争议1.1学术界对结构的理解对于主脑,简言之,应该是指由一人一事构成的、能形象地体现立言本意的戏曲主线。立主脑与减头绪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均要求戏曲在情节结构上应该集中、凝聚、紧凑、单纯和洗练。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中,特别被人重视、也特别完整的部分是关于结构的学说。不仅首卷词曲部最前面七款直接命以“结构”之题,而且以后各卷各部各款,仍每每与结构问题相连。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李渔结构论的争议越来越多。总体来说,这种争议大部分集中在对“结构”及“主脑”两个范畴的理解上。对这两个范畴的不同诊释,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整个李渔戏曲结构理论的确切把握。学术界对结构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结构就是构思或谋篇布局。持这种观点的有陈多、沈尧、杜卫等。陈多在《李笠翁曲话》一书中明确肯定,“和王骥德相比,笠翁对戏曲结构的认识和阐述,也还是有着重要的发展;其所谓重要的发展没有超出戏曲布置格局或情节结构的范畴。”①沈尧认为,“ 李渔论`结构第一'之所以比前人王骥德对戏曲结构的阐述大大前进了一步,在于他是从整个戏剧冲突的组织来论结构的。”②杜卫认为,“结构是剧本创作的总体构架,是统帅剧作各要素的核心。”③第二种观点认为,“结构第一”就是强调情节第一,结构就是情节。持这种观点的有姚品文、罗振球等人。姚品文认为,“李渔结构第一论的首要贡献在于他对戏剧情节的慧眼独具,在于他把情节提到了戏剧创作的率先位置上。”④罗振球在(((闲情偶寄)的“结构说”辩证》一文中,把李渔的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浑、格局六成份与亚里士多德对戏剧内容划分的六成份(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相联系,认为,“李渔讲的结构第一,实际上是情节第一;要说结构,只能说是情节结构。”..........2总体结构说认真研读《闲情偶寄》,仔细推敲李渔对戏曲结构的论述,从中不难发现,李渔的戏曲结构论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一、结构的重要性;二、结构的单一性;三、结构的内部衔接性;四、结构的完整性。这四个特性说明李渔所指的结构决非仅指作品的形式,而是一个大于戏剧外部结构形式的概念;在艺术表现上体现为既包容形式又含有内容,既包容作品外部结构又囊括作品内部结构。因而,我赞成以潘秀通为代表的“总体结构”说,并认为“总体结构” 说这种看法代表了新时期以来李渔戏曲结构思想研究中的主流,此后的研究大多是对这一观点相应的补充和完善。结构的重要性,是李渔戏曲结构论中首要提出的论题。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李渔第一个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把结构问题摆在戏曲创作一定阶段上最突出的地位,要求予以充分地重视。李渔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③李渔还以工师建宅为比喻,说明写作戏曲必须首先考虑结构的道理。..........第二章李渔对戏曲结构的研究..........92.1结构第一..........92.2戏曲结构具备的主要因素..........102.2.1立主脑与减头绪..........112.2.2密针线..........142.2.3脱案臼..........162.3重格局..........172.3.1开场和冲场..........182.3.2小收煞和大收煞..........20 第三章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在优秀作品中的应用..........233.1立主脑与减头绪在作品中的应用..........233.2密针线在作品中的应用..........243.3脱案臼在作品中的应用..........25第三章李渔的结构理论在优秀作品中的应用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为我们创作优秀的戏曲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历史上的许多优秀剧作家都是从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从而创作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戏曲作品来。然而,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李渔的戏曲结构学说已不适应当今的时代潮流,主张魔方式、方块式、网络式的结构。但事实上,历年来出现的优秀剧目,如益阳花鼓戏《生死牌》、昆曲《十五贯》、黄梅戏《天仙配》,青春-->版昆剧《牡丹亭》等,乃至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并获得好评的潮剧《张春郎削发》以及由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谢涛领衔主演的晋剧《范进中举》等等,都是以“一人一事” ,即以李渔的戏曲结构学说为指导而编撰出来的。应该说,李渔的结构学说还不会过时,他所提出的编剧规则直到今天仍是行之有效的。如果我们将李渔的戏曲结构学说与这些优秀剧作的艺术构思作一综合比较,就会从中悟出一些既不悖规则又富有时代意识的经验。..........结语 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在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方面,他在戏曲舞台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将近五百年的戏曲创作和演出的经验,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因而,其理论不免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李渔作为我国清初著名的戏曲剧作家和理论家,毕竟给我们留下来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为我们创作优秀的戏曲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因而,我们有必要把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与中国戏曲艺术本身固有的特点结合起来,避免完全脱离艺术实践的单纯性的理论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历年来的优秀剧作与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做一综合比较,打破了很多人认为李渔的戏曲结构学说已不适应当今的时代潮流,主张魔方式、方块式、网络式的结构等不切实际的说法。用优秀剧作遵循李渔戏曲结构理论的事实,进一步说明李渔的结构学说不但不过时,而且,他所提出的编剧规则直到今天仍是行之有效的。从这种宏观比较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既不悖规则又富有时代意识的经验。总体而言,李渔的戏曲理论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有些见解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的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