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ID:25537976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_第1页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_第2页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_第3页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_第4页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作者:王婷,滕达,陈复兴,陶征中,吕小婷,李佚,张颂,刘军权【摘要】目的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分别为0.01、0.02、0.04、0.08、0.16mmol/L)诱导,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及用LDH法

2、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吡罗昔康浓度为0.04mmol/L时诱导的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分别为78.7%和71.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吡罗昔康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经吡罗昔康诱导24h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但能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CG-823的活性在0.04mmol/L时最高(75%),明显

3、高于对照组(58%)。结论经吡罗昔康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较高浓度的穿孔素和粒酶B有关。【关键词】γδT细胞;吡罗昔康;穿孔素;粒酶B;NKG2D;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2;胃癌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iroxicaminenhancingthecytotoxicityofhumanγδTcellstogastriccancercells.MethodsγδTcellsatd

4、ifferentconcentrations(0.01mmol·L-1,0.02mmol·L-1,0.04mmol·L-1,0.08mmol·L-1and0.16mmol·L-1,respectively).24hlater,thesupernatantsentsountofperforin,granzymeBandNKG2Dbyfloetry(FCM)aseB(78.7%and71.8%,respectively)ofγδTcellsattheconcentrationof0.04mmol·L-1a

5、rkablyinhibitedbypiroxicaminapositivecorrelationountsofIFN-γandIL-12secretedbyγδTcellsofpiroxicaminductionfor24h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contrasttothecontrolgroup,hoanner.ThecytotoxicityofγδTcellstothegastriccancercelllineBCG-823(75%)-inducedγδTcells

6、togastriccancercelllineBCG-823arkedlyenhanced,themechanismofightberelatedtothehigherlevelsofperforinandgranzymeBexpressedinγδTcells.  Key;perforin;granzymeB;NKG2D;IFN-γ;TNF-α;IL-12;gastriccancer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超过2/3确诊胃癌的患者不可手术切除,即

7、使可行手术切除其复发率也很高[1]。因此,胃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吡罗昔康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样,长期服用能减少和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2],体外试验证明,吡罗昔康能提高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活性[3]。γδT细胞是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黏膜和上皮组织内的固有免疫T细胞,具有抗原提呈、杀伤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4-5]。为此,我们试用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在体外诱导人γδT细胞,观察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的穿孔素(perforin)、粒酶B(GranB)、NKG2D和分

8、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3种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BCG-823(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胰蛋白酶、RPMI1640(Gibco公司),人AB血清(徐州市血站),胎牛血清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国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pgrophosphate,IPP),吡罗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