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ID:25688984

大小:71.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斜面》-教学设计_第1页
《斜面》-教学设计_第2页
《斜面》-教学设计_第3页
《斜面》-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斜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卜庄镇六甲小学寇菲菲一、教学目的 1、能用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纪录;能做简易科学模型;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

2、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 难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建立大科学观。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勾码、测力计。(2)电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课件情境:重物水桶、卡车,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把一些重的物体搬运到高的地方去,那同学们,如果你是搬运工的话,那你打算怎样把重物搬到车上去呢? (生:可以直接搬运,也可以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推上去)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工人叔叔在搬运时也是这样做的。。 引入“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

3、械。像这样搭在车厢上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课题) 那同学们,我们在搬运东西的时候为什么会经常选择这样的斜面?它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能会省力) 那我们就得合理的利用斜面这种简单的机械,提高我们的功效。 (二)学习新课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了斜面可以省力,这只是你的猜测,如果要得出结论,还得用数据说话。做实验复习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1.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物重不可以超过量程)2.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调零一般方法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再用

4、手轻轻抖动挂钩,确保与外壳无摩擦;并用标准砝码来检查示数是否准确.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视线要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向平(注意物体不要挂太长时间,否则测力计会损坏5.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注意事项:所测物体受到重力(拉力)不能超过量程(弹性限度内)。出示实验要求,做实验,填数据,得结论。实验结论:使用斜面,省力。2、同样使用斜面,同样测量的是一个物体,为什么用的力却不一样呢?那么你能猜测一下吗,是不是所有的斜面省的力都是一样呢? (生:不一样) 那么不一样的话可能哪些因素决定了斜面的省力呢?

5、 (可能和斜面的长短有关系,可能可斜面的高矮有关系) 同学们说出了这些猜想,我们今天就通过实验验证下大家的猜想。 (三)探究新课 实验: (1)斜面高度相同,长短不同时的拉力实验。       (2)斜面长度相同,高度不同时的拉力实验。 授课过程: 实验一 首先我们先验证第一个猜想(1)斜面高度相同,长短不同时的测力实验。我们就用手中的材料,验证下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查看各组实验情况。 实验要求: 1.实验两次,两次试验的钩码数不要相同。  2.先测出直接提升钩码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拉钩码的力。 3

6、.只能改变钩码的数量,不能改变斜面的高度,按步骤2重 复做。4.拉测力计的要求是匀速直线,边拉边读,注重小组合作。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都填完完后让大家说说发现。 通过这些数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斜面更加省力呢?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当斜面高度相同,长度不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二 授课过程: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就总结出来了,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说过,影响力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斜面的高度,那我们就来验证下吧 指导学生进行(2)斜面长度相同,高度不同时的测力实验,汇报结论。 实验得出:斜面长度相同,高度不同时,斜面越低越省力。 3.指

7、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作用?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斜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4.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 1.留意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的特点? 2.思考: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