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弊端

中庸之道的弊端

ID:25699380

大小:55.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中庸之道的弊端_第1页
中庸之道的弊端_第2页
中庸之道的弊端_第3页
中庸之道的弊端_第4页
中庸之道的弊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之道的弊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庸之道是个什么东西?中国人都喜欢谦谦君子,而不是喜欢直来直去的狂傲之士。因为中国人信奉中庸之道,所以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就是一个公允、折中、不温不火的形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算是对中规中矩中国人操行的一个尺度。竭力保持这种公允,对什么都不过火,采取“去其两头、把握中间”的态度,是中国人生存的大哲学。这种哲学之下,我们看到了无数的中国人那张微笑着的脸上,充满着高深莫测的神情,对什么都不急于表态,好像很睿智的样子。历朝历代,那些文武大臣们,在朝堂之上,不断地用这种中庸之道,互相说着话,表着态,云遮雾罩,玄而又玄,连东方朔那样的睿智者,都需

2、要采取比较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非常锐利的观点;看看史书,历史上著名的敢于实话实说的魏征,也常常是说半句留半句,有时候说得过于直了,也险些倒霉。唐书上就记载了一次唐太宗的发火,因为魏征说话过于不讲究中庸之道,太白了,惹得皇帝非常生气,竟想杀了他;要不是一位皇后比较理智,成功地劝服了太宗,魏征的小命就没有了。中庸之道如此重要,甚至关联着身家性命,它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和思索讲话的重要原则?探讨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几乎都有个中庸之道在起着作用,中庸之道,已经渗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中庸之道大概出在《论语·雍也》篇。当时

3、,孔子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意思是说,中庸之道应该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宋代学者程颐进一步发挥,把中庸之道解释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就更简明地指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之处还有个静止的原则(不易),反对变化和动荡。孔子为什么要大讲中庸之道呢?大概当年战乱频仍,烧杀抢掠司空见惯,天下大乱了,没有秩序了,所谓“礼乐崩坏”,没有了规则,勤于思考的孔子就想通过恢复旧制,来达到天下大治的结局。这个旧制,就是周礼,也就是孔子极力贩卖的那一套“君臣父子”,讲究尊卑关系,分出等级,互相尊重。唯有下面对上面尊敬了,服从了,上面对下面仁义了,爱护了,这天下就会太平

4、,就会大治。可见,中庸之道从诞生之初,就是为巩固统治而存在的;并不同于一般宗教意义上的修身养性律条,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功利性,显然,它不过是一种实用的处世规范而已,并没有达到哲学的高度。在孔子的哲学中,中庸之道是他的一切的基础。中庸之道的核心,强调的是忍,对什么事情都不能偏执。表面上看,中庸之道讲的是把握中间,折中公允,但因为事物的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明了,那个中间谁都难以把握住,因此要不想让自己犯过火的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直接表态。因为不偏激了,人们的态度自然和蔼,和稀泥的多了,就自然好进行孔子所谓的“仁”。仁是个什么东西呢?《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

5、为大。”又好像是个很讲人性的东西。但是,因为中庸之道作为基础,这种仁,实际上还不如解释成忍比较合理。这样,中国人对于错误的东西不直接表态的心理基础,就找到了。后代的学者们对中庸之道进一步发挥,让它的无原则的折中公允更加“合理化”。郑玄在《中庸》中注解道,“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在《中庸》这本书中,学者们又提出了“三达德”、“五达道”,即:“智、仁、勇”;“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该怎么样处理这些关系呢?他们解释道,要“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而要做好

6、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忍也,折中也,公允也。完全可以想象,这种道德准则之下,中庸之道最有利于谁。因为法度中强调了尊卑关系,道德中又强调了以忍为中心的“中庸之道”,所以上级对下级总是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你敢反对,首先要突破中庸之道的约束,因为你不应该“直白”,不能偏执;其次要突破尊卑关系的约束,因为你是下级,如果惹得上级生气了,就是犯上作乱。所以,两千多年下来,中庸之道就成了中国人最安全、最省力的生存之道,就自然渗到了骨子里去了。于是,上级就天然地具有威严,上级的上级,直到皇帝老子,就更具有威严了。讲中庸之道得到好处的人历史上太多了,那些忠臣志

7、士,都深得此道。比如岳飞,比如范仲淹;而不讲究中庸之道的人会是什么结局呢?这历史上也太多了,他们大都没有好结局。比如韩信,他的死很有说服力。韩信攻占齐地后,项羽派人去游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希望韩信反汉联楚,被韩信所拒绝。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听了,这个时候还讲究中庸之道,连连摆手道:“请不要再说了,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