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

ID:2576981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_第1页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_第2页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_第3页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_第4页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马丽娟,申东辉,申彦胜,安松硕【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面神经;并发症腮腺多形性腺瘤是口腔涎腺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肿瘤,其特点为:(1)肿瘤组织没有完整包膜,与邻近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2)呈膨胀性生长,可侵犯包膜和向包膜外生长;(3)肿瘤为多中心来源,特别是复发性肿瘤,常见到多中心性或多结节状生长,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1988~2006年本院口腔科治疗15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腮腺多形性腺瘤152例中,男67例,女85例,男女之比为1∶27;年龄为18~81岁,平均45.3岁。自发现肿瘤至就诊时间

2、为3个月~15年,就诊时138例为初发者,14例为复发者,根据腮腺解剖部位区分,位于耳前区60例,耳垂下区78例,耳后区13例,颌后区1例,发生右侧为87例,左侧为65例;肿瘤位于浅叶84例,深叶22例;肿瘤直径最大7.0cm,最小1.0cm,其中有5例不同程度张口受限。全部病例术前无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均经病理切片诊断。1.2手术方式腮腺多形性腺瘤均采用腮腺耳前后颌下区的S形切口,解剖面神经,肿瘤体积较小,位于腮腺浅叶或下极者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共78例,肿瘤位于深叶紧靠面神经者,行肿瘤加腮腺浅叶及部分深叶切除,共65例;肿瘤位于深叶者9例,行腮腺全切除术

3、。以上术式均保留面神经,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3结果152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后观察1~12年,手术后肿瘤复发5例占3.2%。行第2次手术,经随诊1~4年未见复发,152例经病理切片证实为多形性腺瘤,其中肿瘤细胞生长活跃,侵犯包膜28例;包膜外有瘤细胞生长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8例,其中15例于手术后3~5天恢复,其余3例6个月内恢复,术后暂时性涎瘘4例,占3%,均于术后5~7天出现,经加压包扎及口服阿托品片治疗,均治愈出现耳颞神经综合征18例,发生率为12%。2讨论2.1术后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是一种临界瘤,肿瘤的多中心生长及包膜不完整是手术后

4、复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因为肿瘤浸润到包膜内或穿破包膜,在该处形成小的肿瘤结节所致,据报道,仅单纯切除肿瘤瘤体,其复发率可高达45%。另外,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也是导致复发的原因之一,随着肿瘤的增大,复发机会成倍增加,深叶肿瘤复发机会较多。本组复发5例,2例为深叶肿瘤,2例瘤体大于6cm,且包膜外有瘤细胞生长胞胀,1例为手术中剥离时包膜破裂,造成瘤细胞脱落、种植。从手术方式分析,肿瘤加部分腺体组织切除,即切除距肿瘤边缘0.5~1.0cm正常腺体组织是防止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另外,注意术前不做穿刺活检或剖取活检也是防止术后复发的注意事项,术中常规冰冻活检,以确定肿瘤性质

5、及边缘是否切除干净。复发者再次手术可见肿瘤沿着腺小叶间隔浸润生长,因此,在处理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时,应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来对待,减少复发和恶变的机会。(责任编辑:admin)2.2常见并发症2.2.1面神经损伤手术常见并发症是面神经损伤、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本组术后面神经损伤18例,多数为下颌缘支及颊支的功能障碍,其中2次手术后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的5例,占37%。解剖面神经是腮腺多形性肿瘤的手术关键,要求解剖面神经时操作轻柔细致,根据肿瘤大小所要切除腮腺范围决定解剖范围,解剖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如位于前部,则手术可从后部开始,先找到主干、颞面干和颈面干,再

6、向前解剖出各主要分支,如肿瘤在腮腺后部,应先找下颌缘支,循其向上后方追踪,找出颈面干和主干,我们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有资料表明,面神经解剖范围愈大,损伤的危险性愈大。因此,术中解剖面神经应显露充分,直视下保护面神经最为有效。对于复发的病例,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首次手术病例,这是由于肿瘤与周围组织及面神经广泛粘连,解剖时易损伤的缘故[2]。2.2.2涎瘘涎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残余的腺体和腺体导管破损形成。通常在术后5~7天出现,本组发生涎瘘4例,占3%。笔者认为,预防术后涎瘘的主要措施:(1)术中缝扎残余腺体要彻底。(2)术后加压包扎确切,时间可延长

7、到拆线后1周。(3)术后可给予口服小剂量阿托品,以抑制唾液分泌。(4)进食应避免酸性饮食。2.2.3耳颞神经综合征又称味觉出汗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术后3~6个月,表现为进食时术区某一部分皮肤潮红和出汗,本组发生18例,占13%,低于同类报道,深叶切除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部分浅叶切除者,这可能是因为深叶切除易促使腮腺分泌的耳颞神经末梢与使汗腺分泌的末梢发生错位愈合。目前提倡的区域性切除术可有效保护耳颞神经,降低耳颞神经综合征的发生率。2.3手术方式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特点是肿瘤组织浸润包膜,因此,即使肿瘤明显位于腮腺浅叶,也不宜做单纯腮腺肿瘤剜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

8、肿瘤及肿瘤周围0.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