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ID:26052912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上传者:U-991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1页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2页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3页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4页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栾贵勤侯思茹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与金融业的繁荣发展,金融产业集聚逐渐演变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以金融产业集聚自身特点及经济性质为研究视角,以安徽省银行、证券、保险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熵来描述金融集聚程度,对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确立回归模型,研究得出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地推动作用。.jyqkn表示n地区m产业的区位熵,qmn表示n地区m产业的经济水平的水平量,qn为n区域所有产业的水平量,qm为全国m产业的水平量,q为全国所有产业的水平量。即分母代表全国m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例,分子代表n区域m产业占该地区全部产业的比例。当区位熵大于1时,说明该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当区位熵小于1,则处于劣势地位;区位熵等于1,说明该产业的集聚程度和全国具有相当水平。数值越大的区位熵对应的产业集聚水平越高。本文中,银行业集聚区位熵用LQb表示, 证券业集聚区位熵用LQs表示,保险业集聚区位熵用LQi表示。表1显示了2003-2013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全国增长的对比。2.计算结果及分析根据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安徽省2003-2013年间的金融业集聚程度,如图一所示。从动态角度看,安徽省银行业和保险业区位熵呈现平稳变动趋势且近年来有小幅增长。证券业区位熵波动明显,其在2008年达到0.83的最大值。总体来说,安徽省金融业存在集聚效应,以银行业为主体,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共同发展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三、金融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1.模型构建本文中,银行业集聚程度用LQb代表,证券市场集聚程度以LQs表示,保险市场集聚程度用LQi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f(LQb,LQs,LQi)(1)公式(1)中的Y代表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GDP。采用协整检验法来考察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由于LQ与LGDP均为一阶单整变量,我们在此采用EG两步法来进行协整检验。 第一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估计变量间长期存在的均衡关系。通过协整回归得到:Yt=?0+?1LQb+?2LQs+?3LQi+μ(2)从而估计得到系数?0、?1、?2、?3。第二步:对残差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该环节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如果et为稳定序列,则认为Yt、Xt协整,否则,认为变量Xt、Yt不存在协整关系。采用方程(3):△et=ρet-1+μt(3)进行检验时,拒绝零假设H0:ρ=0,意味着残差项et是平稳序列,从而说明X与Y是协整的。在确定了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之后,我们还需建立一个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变量X与Y间的短期的非均衡关系,模型如下:△Yt=?1△LQbt-1+?2△LQst-1+?3△LQit-1+μ+λecmt-1,0<λ<1(4)其中,ecmt-1是非均衡误差项或者说成是长期均衡偏差项,λ是短期调整参数。2.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又叫ADF检验,其基本原理是通过n次差分的方法将非平稳序列转变为平稳序列,对GDP、LQb、LQs、LQi四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1。 检验结果表明,LQ和LGDP原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一次差分以后,其ADF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说明DLQ和DLGDP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LQ和LGDP为一阶单整变量I(1)。3.因果关系检验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后,接下来我们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检验DLGDP、DLLQb、DLLQs、DLLQi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双向作用,说明金融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协整检验协整分析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稳定的一种动态的长期均衡关系。一个特殊伪回归的趋势分量相同情况下,两个时间序列可以修正相同趋势的这种回归使之可靠。此处我们采用EG两步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方程形式如下:DLGDP=?0+?1LQb+?2LQs+?3LQi+μ对估计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因为-2.4381<-1.9740<-1.6052,说明ADF统计量的值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同时小于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P 值为0.0135,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进而说明DLGDP、LQb、LQs、LQ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5.回归模型的确定在确定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之后,对其进行自回归,所得结果如表4。表4的结果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银行业区位熵、证券业区位熵以及保险业区位熵之间存在着一个标准化协整关系,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得出我国实际产出长期均衡方程的标准式为:DLGDP=0.005+0.5732LQb+0.0867LQs+0.0218LQi(5)公式(5)表明:银行业区位熵每变动一个单位,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当期变动0.5732个单位;证券业区位熵每变动一个单位,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当期变动0.0867个单位;保险业区位熵每变动一个单位,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当期变动0.0218个单位。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可以建立有约束的向量自回归VAR 模型,即误差修正模型即ECM模型,以更好地描述银行业区位熵、证券业区位熵以及保险业区位熵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影响作用。将上述长期协整关系方程(公式2)的残差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以校正残差序列,令ECMt=u,来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DLGDP=6.1452+0.5421LQb+0.0517LQs+0.0190LQi-0.8955ecmt-1(6)公式表明:短期内变量波动的影响在公式(6)表示的修正模型的差分项中直观的反映出来。在短期,银行业区位熵、证券业区位熵和保险业区位熵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长期保持基本一致的关系。反映在误差修正系数的大小调整,从长期均衡偏离模型。从系数估计值反映出系统调节模型至均衡状态的能力强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模型短期波动偏离了长期均衡的情况下,系统会凭借百分之0.9的强度大小使非均衡状态经过调节回归到均衡时的状态。6.检验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安徽省金融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在长期内,经济增长与银行、证券、保险四者之间呈现均衡关系。金融产业集聚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呈现正相关关系,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对应的GDP水平高,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其中,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一方面是安徽省股票市场发展历史较短,操作、管理等地方不规范,需要加强完善;另一方面是股票交易很多时候受不可控因素(如金融危机、信心)的影响较大。保险市场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四、政策建议1.整合安徽省金融产业集聚层次,增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应注重对金融产业集聚核心要素的准确把握,促进“互补型”金融产业聚集模式的形成,使得相应区域内金融资源能够得到高效配置与利用,金融组织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更匹配。一个城市必须具备某些标准和要素才能吸引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入驻。优势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对不同规模和类型金融机构的吸引不同,从而致使了差别较大的辐射效应、规模效应的产生,并最终对集聚发生地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层级地位产生影响。因此,应当按照安徽省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发展态势,在合肥以外形成次级金融中心或金融发展极,使金融资源的区域壁垒得以打破,省内金融市场相应分裂的形态得到填补与统一,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空间流动机制。2.改良安徽省金融产业环境,巩固区域金融产业竞争力 第一,加大区域金融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重视区域内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投资人才培训机制的扩大并积极建设人才机制。第二,推进金融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建设金融企业以产权改革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金融企业公司内部结构,明确董事会、所有者以及高级执行人员间的制衡关系,培养风险意识并实行有效激励制度。第三,促使区域金融企业运营理念的提升。金融企业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明晰从业人员与企业的各自权责,重视团结协作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3.提升安徽省对外开放程度,积极融入长三角对安徽而言,努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致力于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实现,是我省加快发展、迅速崛起的现实选择。首先,主动接轨。在市场、管理体制、政府管理理念、观念、机制等方面积极与长江三角洲接轨,进一步创造“亲商、扶商、富商” 的投资环境,加强开放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突出重点。安徽融入长三角科技区必须将与上海的合作放在高度重视的地位,与上海在市场、外资、物流、贸易、产业等方面全方位接轨,努力成为上海的生产与出口基地。最后,梯次推进。安徽必须立足实际,层次推进。应率先融入合肥和沿江地区等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促使安徽接受长三角产业辐射和转移的桥头堡的形成。同时,充分利用黄山、宣城、滁州等紧邻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快速通道的带动及辐射作用下,形成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的两个扇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