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

ID:27328060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_第1页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_第2页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_第3页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之临床分析吴晓天高如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17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和疗效。方法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尺祌经松解4•皮下前置、尺祌经松解+筋膜瓣下前置,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疗效评价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3.3%,无并发症。结论早期手术是处理肘管综合征的原则,尺祌经前置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129-01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

2、在肘管内因受压或牵伸产生的一种慢性损伤,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对肘管综合征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至今仍无统一标准。自2009年8月〜2011年12月,木科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12例,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木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5〜66岁,平均49岁,均为单侧,左侧7例,右侧5例。病程最讼2年,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病例肌电图检查肘上5cm至肘下5cm尺祌经传导速度均小于45m/s,而山现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和小鱼际肌萎缩明显爪形手畸形3例。2例既往有肘关节骨折病史,1例伴局部软组织肿瘤,余

3、均无明显原因,其中5例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7例行尺祌经松解+筋膜瓣下前置。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成功后,气压止血带下,以肱骨内上髁后缘为中心,做纵行10-12cm切口,切开皮肤至深筋膜下潜行分离,保护好前臂内侧皮祌经。向肘上近侧游离尺神经探查,切断内侧肌间隔并切除部分腱性组织,注意保护好伴行的尺侧上副动脉。自尺神经沟中游离出尺神经,观察尺神经表面营养血管、外观形态、质地变化,剥除神经外膜,作神经松解。再•向肘下远侧游离尺神经至尺侧屈腕肌两头之间,作尺侧屈腕肌肌支与尺神经主干的束支分离。皮下前置:将游离的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连同血管周围部分筋膜置于肘前,用己显露好的深筋膜及

4、皮下组织为尺神经做•-软组织隧道将其松弛地固定。筋膜瓣下前置:在屈肌总腱起点处分离合适大小的深筋膜瓣与肘前皮下筋膜行缝合形成-隧道包裹移至内上髁前方的尺神经。两种术式隧道的宽度均应容纳小指末节通过。术后屈肘位45度长臂石膏托制动2-3周。1.术后疗效评定采用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1]优15-13分,良12-8分,可7-3分,差<3分结果本组12例病患全部随访,随访吋间6-24月,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3.3%,无并发症。其中7例于术后第2天手部尺侧麻木消失,4例手术后1个月消失。1例无任何感觉运动恢复迹象,为重度肘管综合征,病程为

5、最长2年,术前肌电图示肘部尺神经传导速度小于30m/s。讨论肘管综合征是手外科乃至骨科的常见疾病,它常累及手内在肌功能,而手内在肌功能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和重建。保守治疗很难解除肘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S前治疗倾向于短吋间保守治疗个月)无效后及早手术[2]。Yamamoto等认为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症状轻重、临床等级高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慢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3]。本组术后恢复为优的病例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患者术前尺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术后疗效越差。因此笔者主张肘管综合征一旦确诊,早期手术,以利于恢复。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术式多依个人经验及喜好。

6、总的治疗原则是术中对尺神经及其通路彻底松解减压,冋吋保证尺神经前置后的可靠固定及良好血供、组织床环境。常用术式有尺神经原位松解减压(肘管切开减压)和神经前置(皮下、筋膜瓣下、肌下和肌内前置)。根据近年国内外报道,肘管切开减压加尺神经前置疗效是明确的,但不同的前置方式疗效不同。顾玉东认为皮下前置适用于皮下组织健康、肌肉有病变者;肌下前置适用于皮下组织血供差、肌肉健全者;肌内前置因出血较多,术后粘连再压迫,目前已少用[4]。梁炳生认为筋膜瓣下前置为尺神经提供柔软的神经床,避免神经的再度卡压,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皮下前置[5】。筋膜瓣下前置术式要点为对水肿的尺神经进行外膜或束间松解

7、,再将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一前置于旋前圆肌和屈肌表面,用深筋膜瓣进行包裹,并将筋膜瓣末端与肘前皮下筋膜横褥式缝合;应注意避免尺神经在筋膜瓣下成角,形成新的卡压。本组病例中,皮下前置与筋膜瓣下前置术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而本组手术注意将尺侧上副动脉及其周围部分筋膜组织与尺神经一起游离前置,提高了尺神经的血液灌注压。神经外膜松解及尺侧腕屈肌肌支的束间松解加速了外膜血管和束间血管的充盈。这些都奋助于术后的早期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因此,笔者认为应依据病情等采取不同术式:对于病程较短,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不明显,术中神经质地良好的病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