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

ID:27382605

大小:1.21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2-01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文读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简启贤二零一一年七月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三.古代韵文的读音问题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1.古今语音不同2.古代有“普通话”3.我们不能用古音诵读古代诗文4.现代汉语方言保留的古音成分多寡不同5.我们不能用方音诵读古代诗文6.普通话有优点1.古今语音不同(一)研究汉语语音历时变化的学问:音韵学古代的科学的记音方法:反切1.古今语音不同(二)中古语音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古今语音不同(三)上古语音例: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古代有“普通话”(一)上古·雅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2.古代有“普通话”(二)汉代至唐宋·通语:谬、谲,诈也。凉州西南之间曰谬,自关而东西或曰谲,或曰谬。诈,通语也。——扬雄《方言》第三2.古代有“普通话”(三)明清·官话:大约江北入声多作平声,常有音无字,不能具载。江南多患齿音不清,然此亦官话中乡音耳。若其各地土语更未易通也。——明·张位《问奇集》2.古代有“普通话”(三)上古方言分歧不大: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

3、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滕文公下》2.古代有“普通话”(四)中古“江东”与“河北”有方言分歧: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陆法言《切韵·序》3.我们不能用古音诵读古代诗文困难:上古音不明。学习古音困难。听众也需懂古音。4.现代汉语方言保留古音成分多寡不同(一)广州话保留的古音成分:声调:有入声调石白叶月韵母:有[p、t、k、m]韵尾[jip][jyt][pak]叶月白[∫am][lam]深林4.现代汉语方言保留古音成分多寡不同(二)云南话保留的古音成分:ɡɑikɑohɑnɡ街敲项io脚雀约5.

4、我们不能用方音诵读古代诗文困难:如果用闽语和粤语,需要学习。听众也需要学习方音。如果用自己的方音,各地方音不同,难以交流。6.普通话有优点(一)声调:普通话西南方言阴平55高44高阳平35升31降上声214低53降去声51降213降211216.普通话有优点(二)声母:平翘有别,鼻边有别,与古音同。广州话:平翘不分。资=知猜=钗南京话:鼻边不分。脑=老泥=犁6.普通话有优点(三)韵母:前后鼻音有别,与古音同。昆明话前后鼻音不分:音=英跟=更班=帮一.我们只能用普通话诵读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三.古代韵文的读音问题古

5、代诗文的读音问题二.古代诗文的读音问题1.假借2.通假3.破读4.古今字5.特殊读音6.文白异读1.假借(一)假借:假借是因为造字时代字少,以及有些意义较虚的词不好造字,于是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1.假借(二)读音相同的假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假借(三)读音不相同的假借: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fúrǔ2.通假(一)通假:通假是放着已有的该用的字不用,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方式。2.通假(二)读音相同的通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论语·阳货》脩鐘2.通假(三)读音不相同的通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无谤3.破读(一)破读:破读是古人用改变字音来区别词义的一种方法。古人在阅读时,当这些多义多音词表示旧义应该读旧音时,他们就称

7、读“本音”或“如字”;如果表示新义应该读新音时,他们就称“读破”或“破读”。3.破读(二)保留到现代汉语的破读: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3.破读(三)保留在现代汉语字词典中的破读: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论语·阳货》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论语·乡党》3.破读(三)没有保留的破读: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

8、已!”—《论语·子罕》4.古今字(一)古今字:一个词发展出多个意义之后,最初纪录这个词的字形没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多义字。后来古人又造出新字来分化其中的某个或某些意义,这就形成了古今字。原字是古字,后造的字是今字。所谓“今”,不是今天,还是古代。先秦为古,汉代就是今;汉代为古,南北朝就是今。4.古今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