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工具2

信用与信用工具2

ID:27604594

大小:2.13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8-12-01

信用与信用工具2_第1页
信用与信用工具2_第2页
信用与信用工具2_第3页
信用与信用工具2_第4页
信用与信用工具2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用与信用工具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第三节信用工具第四节信用与经济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信用(1)信用的概念信用的字面解释信用的经济学解释: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2)信用的特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信用的构成要素债权人与债务人时间的间隔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信用的产生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1)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2)从逻辑的分析阐

2、释信用的产生商品产销周期不一——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有条件让渡/调剂3、信用的演变与发展(1)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信用方式的进化:从实物借贷→货币借贷。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从单纯的消费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高利贷信用历史上最初的、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高利贷信用的债权人:货币经营者、商人、教堂/寺庙/修道院、奴隶主、大地主;债务人:小生产者(不稳定的小生产、超负荷剥削)以及破落的奴隶主、地主(奢侈生活)(政治目的)特点:—

3、—高利率:违反平均利润分配规律/急需;借大于贷——非生产性:不是再生产中闲置的资本,与再生产无直接联系——保守性:资本的剥削方式非资本的生产方式作用:——自然经济解体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破坏和阻碍生产力发展——雇佣劳动后备军+巨额资本积累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2)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3)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金融。按照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不同,现代信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商业信用

4、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5.国际信用第二节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1.含义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2.特征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周期一致是直接信用3.局限性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1.含义由银行等信用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2.特征是一种间接信用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来提供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3.优越性银行信用规模大,不受运动方向的限制,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因而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1985-2002年中国银行信用规

5、模单位:亿元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突破各种局限: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直接、方便、先于银行信用而产生:现代信用的基础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的转化—票据发行——银行券发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票据承兑、保证国家信用1.含义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2.特征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用途具有专一性3.作用是调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解决财政赤字的途径有三种:增税、从银行透支和举债。增税不仅立法程序繁杂,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不满、抑制投资和消费;从银行透支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举债是

6、一种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有经济补偿,相对来说问题少一些)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单位:亿元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1949年12月30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于50年1-3月发行,总额3.02亿元。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1954年共发行国内公债8.36亿元1955年发行6.19亿元1956年发行6.07亿元1957年发行6.84亿元1958年发行7.98亿元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到1968年国家内外债全部还清。69年停止发行全国性国债。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宣布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1979年4月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

7、提高”方针,国家财政收入连续下降,出现了较大的赤字。1979、1980分别为-170.67,-127.50亿元。向银行透支170.23亿元,而且引起了物价上涨。1981年-2000年,内债发行经历了四个阶段:1981-1986年度发行规模在40-60亿元;1987-1989年度发行规模明显扩大,3年累计发行494.02亿元,年平均发行规模165亿元。1990-1993累计发行1355.38亿元,年平均发行339亿元。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