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

ID:27712909

大小:62.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上传者:U-991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_第1页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_第2页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_第3页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析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何艳博沈阳市第三十六中学110000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的综合课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牛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学牛高尚道德情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索教学方法,注重情感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木文将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及实施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探。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情感教学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一)实施情感教学是学牛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学牛良好思想品德的重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道德情感会显示出一种情感的内驱力,它会对学牛的道德选择产牛推动的作用。情感可以使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深入学牛的心灵深处,变为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它可以加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二)实施情感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价值追求。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要重视对学牛的人文、情感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只有让学牛对知识产牛情感,有了情感体验,才能产生思想道德态度的信仰。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启发、激励、维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思想、道德、信仰、世界观的形成息息相关。(三)实施情感教学是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需要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处于说教型教学,这种教学的主要症结在于“情感缺乏”。思想政治课教师很少做到“以情优教”,多数人是“重说教,轻情感”。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增强真实情感,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情感陶冶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情感之中,使情感陶冶作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情感交融,拉近师生距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2、优化形象,提高人格魅力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作为政治老师,不但要有坚实的政治专业知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口要有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满腔热情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政治学科是否感兴趣,关键也在于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能否把教学内容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展现岀来,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说,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最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大的教学实效就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1、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暗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暗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推理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一•起推出新知识的成就感。 2、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会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都应该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认可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提问题冋答对了当然要表扬,冋答错了,老师除了补充完整外,也应该给予鼓励,尽可能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哪怕仅仅是一小点。三、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以知育情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所谓知之深,情之切。教师应充分发掘思想政治课知识内容的情感因素,并使之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以此构筑学生的情感基石,以而达到知情结合、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政治课要讲得学生愿听,听后相信,授课者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道理讲深讲透,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不能就事论事。只有那些深刻的道理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二)以情动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寄情于生、寄情于教,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导致师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机交融。政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毫不隐瞒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喜怒,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与课堂共忧愁,与学生同欢乐。教师在讲述正、反面的典型事例时,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以讴歌正义、唾弃邪恶。(三)以美育情“美是一种心灵体操一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美可以唤醒、激起人们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美育的情感性特征来感染、鼓舞、激发学生,使之陶醉其中。通过美育,培养和激发积极、健康的情感,抑制和扌屏弃消极、庸俗的情感,使人的品格情操纯洁化、高尚化,得到净化和升华,进而使人的心灵得到美化,人格得到完善。 经常受到美的熏陶,就会在思想上、情感上“如入云烟之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渐渐地,不知不觉趋于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四)以境促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受向伦理性道德感受发展的过渡阶段,情境就像一个磁力场,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磁化”。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潜心钻研教学方法,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明理,以情育人,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疏通思想渠道,陶冶学生情感,使学生带着激情去理解知识,去感悟人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6-130.【2】唐林海•思想政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⑴.[3]陈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7).[4]刘伟,魏杰.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5】吴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