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ID:27778976

大小:190.1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6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_第1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_第2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_第3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_第4页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一一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起源学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教育起源于生物遗传本能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原始时期教育特点•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均等•以生活经验为主要教育内容•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学习•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教育尚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第二章春秋时期的教育二、私学兴起1.士1价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要(什么是“士”?颜回能“闻一知十”)•士食田(原来占有数量有限的土地)•统治者争相养士•养士之风促进了新的教育

2、形式一一私学的兴起。2.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园地(1)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2)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在民间(3)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三、私学的特点•经济基础:个体经济•阶级基础:士、农、工、商的联盟•办学机构:已脱离政治机构而独立教育对象:自由受教、惠及平民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孔丘的教育思想二、教育作用论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三、教育对

3、象:“有教无类”1.“有教无类”的含义>不分贵贱贫富和种类,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四、教育目的一一培养志道、弘道的德才兼备的君子1.志道、弘道的德才兼备的君子2.君子品格一一三达德•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评价:•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目的观。•这一口号与“任人唯贤”的选士路线相配合,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中国教育从发展伊始就与政治捆绑在一起,对于教育、科学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五、教学内容: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特点:神事技鬼武科轻轻轻•重人事,•重文事,•重政事,

4、六、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1)习是求知的途径和唯一手段,并且,学习知识须不断深化。(2)学思结合(3)学以致用,学思行结合,行是学的目的2.启发诱导•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的性格作出不同教育选择。4.好学、乐学,实事求是七、道德教育1.私学中"道德教育居首位,且道德教育必须与学识教育相结合2.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实践1.道德教育内容:礼、仁(1)礼为道德规范(2)仁是最高准则2.德育原则(1)立志(2)克己*(3)力行*

5、(4)中庸*(5)内省(6)改过八、教师1.学而不厌*2.温故知新3.诲人不倦*4.以身作则*(5)爱护学生九、历史影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丘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墨翟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1.人性论及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人生来如素丝一样,非天成•环境和教育造就了人•批评儒者公孟子“教人学而执有命”的观点。2.教育的社会作用•三大施政纲领: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6、教育目的:兼士•兼士必须具备三项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四、教育内容1.政治、道德教育2.科学、技术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3.文史教育4.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五、教学方法1.主动2.创造3.实践4.量力所至第四节孟轲的教育思想二、教育理论的基础:性善论•人性论是教育哲学的基础。仁义礼智是人类种系学习的结果。2.教育目的:明人伦•人伦,具体指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右传炫/广、县圭從•确中国古代几¥年的教育的性质一一伦理教育。1.培养目标:有高尚气节

7、、有“浩然之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五、教学思想*1.深造自得2.盈科而进3.教亦多术*4.专心致志六、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也是一种社会劳动,士人的劳心工作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第五节荀况的教育思想二、性恶论与教育作用1.性伪之分>性:•性是指人的先天素质、人的自然状态,是“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是无待而然者也”。•伪,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如一切仁义礼仪。2.性伪之合人性具备认识一切仁义礼智的可能性*3.“化性起伪”:教育作用>化性起伪是人

8、完善的必须。>两个条件:环境个体努力三、教育目的1.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即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四、教育内容•1.善假于物。2.儒经隆礼重法,礼法结合。•影响荀况重视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使先秦儒家经典得以保存,使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有了经典教科书,为文化、思想的定于一尊提供了依据。五、学习思想闻见、知、行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1.教师具有与天、地、君、亲并重的地位2.教师通过施教实现参与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