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ID:27887929

大小:6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上传者:U-991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_第1页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_第2页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_第3页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冇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数学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4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幵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合作为核心: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II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前传统班级教学中各种棘手的问题就冇可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学>J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6、小组合作学4的分组原则是以自然座位进行组合。前后桌四人位一小组。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有助于老师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7、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合作学习S标结构能够激发闭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只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逃避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H标结构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R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8、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生生互动屮,学生通过组|Aj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生生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屮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而是冇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应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把学生主体性发展放在一切发展之首。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启动、进行都必需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相应地,学生在大部分吋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小组合作学习则不然。他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与集体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幵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耍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随着二期课改精祌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方式直接冇利于学生主动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提高其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介于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又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知识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合作探究活动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再发现”,他们的这种再发现过程又依赖于教师的适吋指导和组织。如何避免“合坐”而非“合作”的表面热闹、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如何关注合作过程中每一个体的发展?以下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建立集体协作的意识:集体协作是一个主动、积极、有意义的过程,并不是仅仅坐在一起而己。要使学生主动协作,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而低年级学生其协作意识的建立基础是“兴趣”,只有对集体协作学习的过程满怀激情,方可能主动、积极地成为合作者。例如:教学“小统计”时,面对电脑屏幕上不断上升的各种颜色的气球,学生起初只是意识到: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数出究竟有几种颜色的气球及它们分别有几个?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如果小组中分工合作,每人数一种颜色的气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Y。这一简单的事例使学生发现集体协作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学生学会合作、乐意合作的基础。2、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1)在明确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学习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殊性,他们的合作活动更依赖于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因此在每次活动之前,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本次学习活动的要求再进行动手操作或讨论,这样的活动冰是有效的。因此,我在组织学生幵展小组合作活动之前,总会问一问学生,请他们说一说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以及怎样做等。同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常常是直观的、显性的,因此活动中提供的学具和教具应尽可能避免那些容易混淆的因素的干扰。(2)合作过程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二期课改提倡算法多样化,关注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算法多样化只有在算法优化时才有意义。例如一年级(下)…-20以内进位加法,在没有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之前,有学生提出要计算8+5等于几可以用从8开始往后数5个数的方法,教师应当认可。但如果在小组学习中用小I员I片摆一摆尝试算理之后,学生已经发现计算20以|Aj进位加法的好方法,而这位学生还是用以前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倡教师应当善于反思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将自己的方法与他人的方法比较、借鉴,取长补短,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3)合作探究过程是学生经历与体验的过程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里,提出要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木思想和基木活动经验。基木思想是要靠挖掘和渗透,基木活动经验要靠体验和经历,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正为学生经历这样一种体验的过程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有关左与右的知识时,认识以自我为屮心的左右位置关系是学习的基础部分,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对照自己的身体区分左手、右手、左耳、右耳等,从而认识左右,学生对自己身体左右的区分和生活中简单的左右概念已比较熟悉。认识对面人物(与自己相反方向的左右即面对面)的左右位置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面对面坐好,然后以“我来告诉你”为开场0,告诉组员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告诉对面同伴这是你的左手、这是你的右手等等,请组员进行判断和纠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共同进行学习,体验面对面时的左右位置关系。然后我乂设计十来个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进行左右的判断,同时我也加入他们的活动,共同感受左右的位置关系。学生在这样的人组活动中可以多角度地进行左右的判断,可以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通过同伴判断、检验、纠正,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收获的学习效果。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画一画的游戏,每组有一个人物如小胖、小丁丁、小巧、小亚等,有一个不同的任务单如“左手拿着气球、右手拿着飞机、有只蝴蝶飞在他的左耳边,右脚边有一只蚂蚁”等等类似这样的描述,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完成了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冇丫经历和体验,进一步巩固了新知,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3、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动作用对小组合作过程的重要意义:(1)教师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哪些问题可以合作完成、哪些问题不需要合作完成,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学:>」过程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都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屮,我始终参与其中,关注他们合作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给他们建议,给他们启示,积极加以引导。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学习伙伴,他应当是更优秀的“学习性他者”,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提供适时帮助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后对问题的解决。(2)由于每个学生的已有经历不同、个性丰富,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屮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为了避免只有二、三个积极分子的“合作”,其余学生只是“合坐”的现象,我采取“以组长负责为主要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常常以那些所谓的“特殊儿童”担任组长,关注优等生的灵感激发、领头羊的作用,关注学>」困难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合作学>』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