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

ID:28190485

大小:5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上传者:U-991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撞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②,不敢倚先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翻:迅速转变。8.王诗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9.“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8.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作者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9.王诗尾联通过用典的手法,用文翁比李使君,表现了作者对李使君到蜀地后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的劝勉之情。李诗通过描写船扬帆而去,而诗人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这一充满诗意的细节,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恋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騎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 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撞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撞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 有所作为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寓劝兔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