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讲义 (17

针炙讲义 (17

ID:29104410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针炙讲义 (17_第1页
针炙讲义 (17_第2页
针炙讲义 (17_第3页
针炙讲义 (17_第4页
针炙讲义 (17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炙讲义 (1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第二十九单元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瘾疹  (一)辨证要点  瘾疹病位在肌肤腠理,与感受风邪及脏腑气血盛衰关系密切。腠理不固,风邪入侵,或因体质素虚,食用鱼虾荤腥食物,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邪郁腠理而发病。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瘾疹起病急骤,皮肤突发瘙痒不止,可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融合成片或孤立散在,淡红或白色,边界清楚,此伏彼起。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者,病情较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风团时

2、多时少时无者,病情较缓。  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犯表;  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束表;  风团色红,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胃肠积热;  风疹反复发作,午后或夜间加剧,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者为血虚风燥。  (二)瘾疹的治法:  疏风和营。取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三)瘾疹的处方  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配穴:风热犯表配大椎、风门;  风寒束表配风门、肺俞;  胃肠积热配天枢、足三里;  血虚

3、风燥配脾俞、足三里。  呼吸困难配天突,恶心呕吐配内关。    细目二蛇串疮  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皮部,主要与肝、脾相关。多由于情志内伤,肝经郁热,热溢皮肤;或脾虚生湿,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气血凝滞,而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配穴主穴治法主症初起时患部皮肤灼热刺痛、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最为常见。疱疹消失后部分患者可遗留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兼症肝胆火盛行间、侠

4、溪阿是穴夹脊穴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取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脾胃湿热阴陵泉、内庭瘀血阻络血海、三阴交便秘天枢心烦神门  蛇串疮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第5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毫针泻法,强刺激。皮损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即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数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  2.其他治疗  刺络拔罐法取疱疹处及周围皮肤,用三棱针刺破疱疹,使疱内液体流出,并拔火罐,令出血。    细目三颈椎病  (一)辨证要点  本病与伏案久坐、跌仆损伤、外

5、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颈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颈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主症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后项部疼痛者属太阳经;颈项侧后方疼痛者属少阳经;颈项侧部疼痛者属阳明经;后项正中疼痛者属督脉。  有明显的受寒史,遇寒痛增者为外邪内侵;有颈部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痛如

6、针刺者为气滞血瘀;颈肩部酸痛,兼眩晕乏力者为肝肾不足。  (二)颈椎病的治法:  通经止痛。取局部腧穴和手足三阳经穴、督脉穴为主  (三)颈椎病的处方  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  配穴:  病在太阳经配申脉;病在少阳经配外关;病在阳明经配合谷;病在督脉配后溪。  外邪内侵配合谷、列缺;气滞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  上肢麻、痛配合谷、手三里;头晕头痛配百会或四神聪;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耳鸣、耳聋配听宫、外关。    细目四落枕  (一)辨证要点  落枕常与睡眠姿势不正

7、,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或寒邪侵袭颈背部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颈项部经筋,与督脉、手足太阳和足少阳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经筋受损,筋络拘急,气血阻滞不通。本病属于实证。  项背部强痛,低头加重,项背部压痛明显者,病在督脉与太阳经;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者,病在少阳经。  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颈项疼痛重着,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者为风寒袭络;颈项部刺痛,固定不移,且有明显的夜卧姿势不当或颈项外伤史者为气滞血瘀。  (二)落枕的治法:  疏经活络,调和气血。取局部阿是穴和

8、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三)落枕的处方  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  配穴:病在督脉、太阳经者配大椎、束骨;  病在少阳经配风池、肩井。  风寒袭络配风池、合谷;  气滞血瘀配内关、合谷。  肩痛配肩髃;背痛配天宗。      第5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    细目五漏肩风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与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肩部经筋,与手三阳、手太阴经密切相关。手三阳经及手太阴经分别循行于肩前、肩外、肩后及肩内侧,肩部感受风寒,气血痹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