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讲义 (15

针炙讲义 (15

ID:29104450

大小:13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6

针炙讲义 (15_第1页
针炙讲义 (15_第2页
针炙讲义 (15_第3页
针炙讲义 (15_第4页
针炙讲义 (15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炙讲义 (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头痛  辨证要点  头痛常与外感风邪以及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所有阳经都循行到头,足厥阴肝经上行到巅顶,故头痛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密切相关。各种外邪或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头部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头痛以实证多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辨证配穴主穴治法太阳枕部痛或下连于项者天柱、后溪、昆仑百会风池合谷太阳阿是调和气血通络止痛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为主阳明额痛或兼眉棱、鼻根部痛印堂、内庭少阳两侧头部疼痛率谷、

2、外关、足临泣厥阴巅顶痛或连于目系四神聪、太冲、内关外感头痛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风寒风门、列缺风湿头维、阴陵泉风热曲池、大椎内伤头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伴头晕,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肝阳上亢太冲、太溪痰浊上蒙丰隆、中脘瘀血阻络血海、膈俞血虚头痛脾俞、足三里  “百风合太阳,(头痛)”    细目二、中风  辨证要点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

3、火、痰、瘀为致病之标。中经络主症:意识清楚,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有力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腻,脉弦滑痰热腑实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腻,脉细涩阴虚风动肢体麻木,手足拘挛,眩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      第12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中脏腑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嗜睡,兼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脱证昏聩无知,目合口开,四肢瘫软,手撒肢冷,汗多,

4、二便自遗,脉微细欲绝  (二)中风的治法  1.中经络疏通经络,醒脑调神。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中脏腑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  脱证:回阳固脱。以任脉经穴为主。  (三)中风的处方  1.中经络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沟内泉泽焦萎,(人急中经风)。  沟内泉泽交  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  病侧肢体屈曲拘

5、挛者:  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  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  口角歪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  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  2.中脏腑  (1)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2)脱证关元神阙  细目三、眩晕  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为髓海不足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实证多与气、血、痰、瘀扰乱清窍有关。  主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如坐车船,飘摇不定,闭目少顷即可复常;重者两眼昏花缭

6、乱,视物不明,旋摇不止,难以站立,昏昏欲倒,甚则跌仆。主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如坐车船,飘摇不定,闭目少顷即可复常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旋摇不止,难以站立,昏昏欲倒,甚则跌仆兼症肝阳上亢面红目赤,目胀耳鸣,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第12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气血两虚目眩,面白或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肾精不足眩晕久作不已,兼少寐健忘,耳鸣,腰酸膝软,舌红,脉弦细辨证治法主穴配穴实证肝阳上亢平肝潜阳,化痰定眩足少阳、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百会风池太冲内关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头维、中脘、丰隆虚证

7、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填精定眩以督脉穴和相应背俞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不足太溪、悬钟、三阴交  百风冲内关,(实在晕)  山里百风(伤)肝肾,(人虚晕)    细目四、面瘫  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面部,与太阳、阳明经筋有关。手足阳经均上行头面部,当邪气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主症以口眼歪斜为特点急性发作,常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