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

ID:29537674

大小:78.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梳理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①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②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③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影响:①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俄国为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纠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②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③战后,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④外国资本的挤压的,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

2、救亡图存的斗争。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2)结果和影响:清朝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深化1、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刺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觉醒,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出现

3、了办厂,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最终破产。(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3)对远东局势,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为激烈。①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日本却大大增强。③英法逐渐下降。④美德俄势力加强。2、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1)“扶清灭洋”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

4、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提出来的。因此,它既是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2)“扶清灭洋”的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小农阶级,无法冲破皇权主义封建思想的束缚,不能把国家和封建王朝相区别,而只能停留在把封建政权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性,排斥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

5、义,但是又把“中国”和“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4)这一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一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者的阴谋诡计,最终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高考链接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

6、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A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2.(2010·江苏单科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7、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2.A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所以经分析此役的影响应该选择A。3.(2010·海南单科15)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3.D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材料中撑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