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ID:30542879

大小:10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_第4页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思维发散的四种方式,谈了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的点滴体会。发散性思维是经过“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子的思索。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培养  一、第一种发散――结论发散  例如: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直接写出结论。  有学生回答△ACD∽△CBD,得出:CD2=AD?BD,BC2=BD?AB,AC2=AD?AB(射影定理),又得出AC2+BC2=AB2(勾股定理),最后由等积法得出AB?CD=BC?AC;还可以求出斜边上的高等等。  通过结论发散把相关知识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充分激

2、发了学生探求结论的热情。  二、第二种发散――条件发散  1.由定义、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等引起的条件发散  例如:已知的图像与x轴、y轴相交于A、B,若以AB为边的等腰△ABC的底角为30°,试求点C的坐标。  解:A(2,0),B(0,2),OA=,OB=2,  (1)当AB为△ABC底边时,C点有两种情况:  ①∵∴∠BAO=30°∴  ②∵BC1=2OC1=,BC2=AC2,BC2∥x轴  ∴5  (2)当AB为腰时,C点有四种情况:  ①  ②∵  ∴BC4=4  ∴C4(0,6)  ③在△BAC5中  ∠BAC5=120°,

3、∠BAO=30°  ∴AC5=AB=4,OA=2  ∴C5(2,-4)  ④∵BC6∥x轴  ∴BC6=2OA=4  ∴C6(4,2)  ∴C点坐标有六种情况:(,0),(,2),(-2,0),  (0,6),(2,-4),(4,2)  2.由参变量不同的取值引起的条件发散  例如:的两个交点为A、B,比较∠AOB与90°角的大小。  解:当k<16且k≠0时,函数图像有两个交点,y=-x+8的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①当0

4、双曲线分别在二、四象限5  ∴点A、B分别在二、四象限∠AOB>∠XOY  ∴∠AOB>90°  3.由图形位置变化引起的条件发散  例如:锐角△ABC的BC边长为8,面积为24,MN∥BC,以MN斜边在点A的异侧作等腰直角△MPN,与△ABC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MN长为x。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ABC的BC边上的高为h=6,分两种情况:  ①当△MNP全部落在△ABC内部时  ,即  当P?在BC上时,此时  ∴  ②当△MNP的一部分在△ABC外部时  △M"N"P"与△ABC公共部分为梯形M"GHN",  作AD⊥BC

5、,垂足为D,交M"N"于E点  ∵M"N"∥BC  ∴  ∵  ∴y=S梯形M"GHN"=(GH+M"N")  ∴(4.8

6、④);(②,③)。  这种情况不能判定ABCD为平行四边形,例如等腰梯形,它也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但不是平行四边形。  三、第三种发散――解法发散  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让学生试试不同的证法。  证一:如图,取BC边的中点D,连结AD  易得△ABD≌△ACD  ∴∠B=∠C  证二:∵AB=AC,AC=AB(均已证),  ∠BAC=∠CAB(公共角)  ∴△ABC≌△ACB  ∴∠B=∠C  我特别表扬了证二的学生,因为这种证明不添加辅助线,富有创造性。  四、第四种发散――词语发散。  例如解不等式组时编成顺口溜:

7、“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没了”。5  因此,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决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生,而是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使他们具备较高素质,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萍.数学开放题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1999.1  [2]马富荣.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途径.中学数学教学,1998.5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65  [4]冯丽虹.浅谈发散思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02期;26-2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