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ID:3118117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上传者:U-9952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_第1页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_第2页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_第3页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_第4页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是科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科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搭建进行探索和应用。在探究型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型;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合作;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86-3  一、反思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纵观当前实验教学模式,还存在这样的情景:教师以实验册规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内容为基础,详细讲解,示范操作,对关键步骤,予以反复提示和强调。学生依据教师和实验册设定的“程序”和“处方”,在规定时间内默默的、有条不紊把实验完成,然后静静地坐在实验桌旁,等待老师安排。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实验做的很“顺”,效率很高。但细究起来,却存在很多问题。实验过程中,学生很少讨论、交流和提出疑问,有许多创见和探索意识在“讲解、演示、模练”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泯灭。在没有猜想和假设的前提下,去完成那些缺少思维活动的操作模式,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5 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个体差异。整个实验过程一帆风顺,学生没有探究的困惑、挫折、失败,更没有成功的喜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发挥实验教学特有的教育功能。  二、构建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思,为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科学教师应该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探索一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能真实地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本文就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问题为起点,以实验过程与方法为轴心开展教学。学生思考、设计、探索、体验在前,教师的讲解、演示、分析、评论在后。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否找到正确的结论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创新性。在这一模式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去,不断深入探索,这正是重在探究过程本身及探究方法的探究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  探究型实验教学的程序是: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教师对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问题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自主的探索,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简单总结为:确定课题――设计方案――5 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课题的情境,作好引导工作,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活动,探究的结果由学生得出。  探究型实验教学要体现四性:即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合作性。  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立自主地从事学习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主人。  探究性: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其意义在于学习经历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只需设计并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景(包括物质和心理情景)这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必备前提。  创造性:鼓励学生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整体知识,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  合作性: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合作学习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三、实施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应注意:  1、巧设问题情境  实验由问题或任务开始,需要经历推测、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得出假说或理论等环节,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实验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但又同观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科学家对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产生问题时,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试图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加以解决”5 。可见,教学中的科学实验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一样,其出发点应该是问题,但不是一般性问题,而是课题性问题。以课题性问题或任务作为实验教学的出发点,意味着学生犹如科学家一样面对的是未知、问题和困难,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需要,也是实现“不给学生奉送真理,而要让学生发现真理”重要思想的必要条件。这种前提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猜想、假设、设计和合作、对话、交流融入实验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能真实地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在“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探究型实验教学中,我并不是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而是上好了电流、电阻后,直接跳过去先学习电压及欧姆定律知识,然后再回过头来开始学习这一内容。这样处理的理由有二:其一是这节内容相对独立,对后续学习影响不大;其二,有利于科学地创设影响电阻因素的问题情境。因为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电阻大小会跟电流、电压有关这一错误的猜想,这样再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有哪些?”的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在探索中纠正“电阻与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这一先入为主的经验错误。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适时点拨5   当学生无思路或思维受阻时,在判断学生困惑所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再次帮助、指导和激励学生。如教师难以做出判断时,要查看学生的体态语言和所画的图、所写关键词等,然后进行判断并提供新的问题情景。如提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器材使用说明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教师介入过早会剥夺学生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