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

ID:31407281

大小:60.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_第1页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_第2页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_第3页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_第4页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D—二聚体临床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许多疾病中都会出现变化,D-二聚体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与其它有临床价值的结果和放射学研究联合使用,将日益受到重视。关键词: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79-02D-二聚体(D-dimer,DD)是凝血酶及因子X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1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形成机理为纤

2、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a链及B链依次脱去多肽A和多肽B,形成纤维蛋白I和纤维蛋白II,纤维蛋白在因子XII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并被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2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许多疾病中都会出现变化,D-二聚体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与其它有临床价值的结果和放射学研究联合使用,将日益受到重视。2.1血栓性疾病:2.1.1.深静脉血栓、非栓塞:D-二聚体主要用于排除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对于

3、疑似患者。强调D-二聚体阴性的价值。2.1.2妊娠期:妊娠后期高凝状态与围产期的静脉血栓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进行性增高提示风险增加。2.1.3重度子痫前期:以血管内皮广泛损伤为病理基础,表现为慢性DIC的过程。D-二聚体水平进行性增高。2.1.4口服避孕药(二代、三代):D-二聚体水平在用药后可显著增高。停药后,部分患者D-二聚体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此现象在年龄高于35岁的妇女中尤为明显。如患者合并血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D-二聚体增高则更为显著。2.1.5主动脉夹层:有82%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增

4、高。应用D-二聚体检测作为阴性预期试验以排除胸痛患者机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症状发作的时间无关,但急性期患者D-二聚体增高的程度与主动脉夹层的扩展面积有关,且岁病程发展和合并症的出现持续增高。2.1.6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时,可导致者D-二聚体水平增高。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初期者D-二聚体水平可高于参考值范围。2.1.7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AF患者均可出现者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现象,其中永久性AF患者血浆者D-二聚体水平最高。部分

5、AF患者心脏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血浆者D-二聚体水平依然维持高水平。特发性AF患者D-二聚体水平多正常。2.1.8PCI、再灌注损伤:术中导致的血管损伤和术后的再灌注损伤,均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2.1.9创伤、术后、急性失血:创伤(包括脊柱损伤)可导致血栓风险增加,D-二聚体水平增高。急性失血时,集体修复损伤血管的过程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术后(特别是腹膜后、肝脏手术及髓关节骨折手术)7天内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达到峰值),30天左右回复正常水平。2.1.10肾病综合症及肾功能衰竭

6、:大量抗凝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导致止血系统失衡,引发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患者D-二聚体水平增高,且持续处于高水平。2.1.11脓毒症和DIC:脓毒症长导致DIC发生,D-二聚体水平增高可用于诊断早期DICoD-二聚体进行性增高提示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2.1.12药物刺激:儿茶酚胺、咲塞米(对老年人尤为明显)以及部分血管活性药物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2.2恶性肿瘤:多数恶性肿瘤(特别是腺癌)患者外周血呈高凝状态,而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恶性肿瘤的转移,是转移和复发的重要条件,患者的内D-二聚体水平可

7、显著增高。此外,恶性肿瘤内部血管生成和快速生长,也可导致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实体瘤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白血病多发生DICo白血病化疗期间,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增高。不明原因的或隐匿的静脉血栓或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往往是恶性肿瘤的预警性征兆,即高凝状态的出现总是早于癌症的临床表现。2.3肝脏疾病:肝硬化、肝癌、急性肝炎,凝血系统中大多数的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内合成,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各种组份包括抗凝蛋白酶、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等亦在肝脏合成,因此肝脏疾病时,这些成分均可发生显著改变,导致止凝血指标在

8、肝脏疾病中表现的颇为混乱和难以评估。肝脏疾病的发展可使纤溶体统功能亢进,患者的纤溶系统各项指标既具有高凝状态的特点又具有DIC特征,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1D-二聚体影响因素3.1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3.2D-二聚体的半寿期8小时,因此当纤维蛋白形成过程钟之后,D-二聚体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较大幅度的水平变化。3.3.原发性纤溶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