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ID:3149127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_第1页
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_第2页
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_第3页
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恰当地抓住、巧用有价值的“意外”,并使之成为教学资源,能使课堂因为这些“意外”而变得更加精彩。  一、顺势而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活动充满兴趣,学习时必然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分类》这课时,我事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学习袋,里面有尺子、牙刷、玩具小鸡、布娃娃、铅笔、玩具小鸭、毛巾、橡皮擦、牙膏等学具。在交流汇报时,不知谁捏了玩具小鸡,发出了“叽、叽”的响声,于是整个教室炸开了锅,其他学生也偷偷

2、地捏着玩具小鸡、玩具小鸭,“叽、叽”声此起彼落、响个不停。这时学生的兴趣都在玩弄这两个会响的学具上,我没有硬生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所授课的内容上来,而是抓住学生玩这一兴趣,顺势而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手中的学具再进行分类。“同学们,这些学具除了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成学习用品类、生活用品类、玩具类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呢?先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4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些学具根据能不能发出响声可以分为两类。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学生玩学具的兴趣,顺势而上,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分类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标准,而且知道了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把相同的物体分成不同的类

3、别,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欲擒故纵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如果没有让学生有充分认识,一厢情愿地硬把学生拉到自己精心设计的理想化的教学路径来,学生可能并不领情,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了。这时教师如果能采用欲擒故纵、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统计”――“1格代表2”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在一幅高10格的统计图上表示出“喜欢跳绳的8人”。学生顺利地完成后,我再让学生表示“喜欢乒乓球的有14个”。多数学生都用了“先涂满10格,再往旁边涂4格”的方法。交流时,学生都认为这种方法“整齐、美观、方便”。为

4、了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我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以1当2”的必要性。我启发学生:“把14格分成10格和4格来涂,的确解决了问题。如果喜欢乒乓球的有26个人,又该怎样涂呢?”学生很快就把26分解成10+10+6来涂。这样一来,受到统计图的限制,最后的6格就涂到“跑步”的位置上来了。在对统计图的观察中,学生很快就意识到这样不好。这时我继续引导:“看来,为了保持统计图的准确、美观,我们要尽量在一列中涂完某种数量。格子不够,谁能在不改变统计图的情况下,使格子更多呢?”通过讨论,有学生就提出了把原来的格子再细分,把原来的1格代表2人,还可能代表更多的人……这样,学

5、生就顺利理解、掌握了“以1当2”的数学统计思想。4  三、将错就错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虽说是随堂听课,可也在前一天放学前通知了相关老师),那是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在新授课完成后,教者利用课件出示了课堂练习作业,可是有一道题出错了,写成“23×54”,做到这一题时,学生都在小声议论,说不能简便计算。听到了学生的议论,教师抬起头看了一眼大屏幕才发现了问题,说:“由于老师的粗心,把题目漏写了一部分,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么改,才能利用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少的答案,如把题目变成“23×54+23×46”“23×54+23×2

6、46”  “23×54-23×14”“23×54+77×  54”……  这个实例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教学机智,将错就错,把原本不完整、有错的题目,变成了一道开放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化尴尬为精彩,让学生在补充题目的过程中进一步去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四、借题发挥  一次我在上《长方形的周长》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用篱笆围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养鸡场,一共要准备多少篱笆?大部分学生都列出了(20+15)×2=70(米)的算式,也有个别学生是用20×2+15×2=70(米)。从练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我正准备往下讲时,

7、一位学生说道:“我家邻居王爷爷家围的养鸡场,较长的一条边是靠墙,这样他的篱笆就不用70米了,而是20+15×42=50米了。”我及时表扬了他:“这位同学善于联系实际,活用知识。这种情况与众不同,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问道:“现实生活中除了一面靠墙,还有哪些情况?”受到刚才那位学生的启发,学生们又假设了养鸡场两面靠墙和三面靠墙的不同情况,还能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意外生成”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老师能利用好这些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