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学困生的成因

浅探学困生的成因

ID:31505802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探学困生的成因_第1页
浅探学困生的成因_第2页
浅探学困生的成因_第3页
浅探学困生的成因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探学困生的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探学困生的成因  [摘要]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班级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从学校管理制度、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家庭教育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学生自身缺陷等方面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学校管理制度教育制度改革家庭教育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学生自身缺陷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92  在现代教育中客观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困生。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班级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情绪

2、,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困生的管理和教育,也可作为衡量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弄清楚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下面就简单谈谈学困生出现的主因。  一、学校管理制度是否得力4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作用和影响。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对一个学生的发展及潜能、特长的开发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所学校,应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能够让他们感兴趣,符合他们

3、发展需求的课程,或多组织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活动,或成立一些能展示他们特长的社团等,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不要让高考指挥棒使其失去信心,不要让高考独木桥阻挡了他们的潜能发展之路。  二、国家教育制度改革能否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及教育管理制度的导向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当前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再加上各类招考都给教育打上了深深的应试的烙印。许多学困生由于长期处于失败的阴影中,产生了“我是笨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并出现了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同时,应试教育也促使教师对学生采用急功近利方式,从而使更多学生沦为所谓的“学困生”

4、。  三、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  我们认为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思想健康、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相反就可能会污染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偏离正常轨道,误入歧途。首先,很多家庭信奉“分数至上”,分数就像家庭的晴雨表,无形中使学生担负着很大压力,造成心理障碍。其次,一些家庭变故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家庭变故面前会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对其溺爱太甚,有人形象地指出现在的学生是“由家长抱大的一代”,所以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5、抗挫折和抗压能力较差,不能理解、接受学校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容易形成自卑情绪,渐渐导致学习困难。4  四、社会价值观念是否积极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其中蕴藏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功利观念,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其次,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整天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无法收心,无法用心学习。再次,当前经济不景气、就业难等问题也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教育价值观,滋生了厌学情绪。  五、学困生自身缺陷能否克服  一是自信心缺。由于原来基础就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缺课多,逐步拉

6、大了与别人的差距,恶性循环,变成了学困生。  二是逆反心强。由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不听别人劝告,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家长老师对其越来越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三是自控力弱。从小受家庭、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学习不求上进,经常看电视、玩手机、进网吧、看不良影视作品……这些不良的行为、不当的内容吞噬了学生纯真的心灵,从而造成了他们厌学、弃学。  四是缺成就动机。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是学习的料,学生任务难以完成,因而兴趣淡薄、态度消极、思维懒惰、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造成学习困难。4

7、  五是意志薄弱,懒于学习。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没有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在坚持性方面,表现为不懂不问、知难而退、缺乏毅力;在独立性方面,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应付,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六是阅读能力差。不会学、不理解、缺乏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缺少。大多数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相当缺乏,有的根本无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我们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了解他们的实际,对症下药,使之步入正轨,这既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可

8、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袁妮)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