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

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

ID:31615142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_第1页
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_第2页
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6例头位难产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116例头位难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6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77例占66.3%,胎头吸引器12例占10.3%,其余27例经旋转胎头后自然分娩,占24.1%O77例剖宫产中,术中因宫缩乏力7例出血量超过800ml,39例阴道助产发生宫缩乏力,6例出血量超过500ml,给与卡孕栓,缩宫素,按摩子宫后出血减少,并发会阴切口延深12例,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30例,出生后Apgar评分7分以上96例,4-7分18例,1-3分2例。结论头位难产分娩方

2、式选择非常重要,经过恰当处理,可是难产转化为顺产,对母婴均有利,严重的胎头异常及产道异常,必须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关键词】头位难产;临床特点;分析头位难产是因产道,胎儿,产力异常相互作用所发生于头位分娩中的难产,对母婴威胁较大,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及时识别头位难产,对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现将我院116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116例头位难产患者有24例存在明显头盆不称,其中13例为巨大儿,6例为产道异常(骨盆狭窄5例,骨盆畸形1例),5例产妇胎头位置异常,(3例前不均❷位,2例高置后位),均行剖宫产手术,其孕92

3、例产妇均预予阴道试产,观察产程进展,原发性宫缩乏力,出现潜伏期延长14例,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下降与内旋转受阻,出现活跃期延长或停滞56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22例。2结果2.1分娩方式116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77例占66.3%,胎头吸引器12例占10.3%,其余27例经旋转胎头后自然分娩,占24.l%o2.2对母儿影响77例剖宫产中,术中因宫缩乏力7例出血量超过800ml,39例阴道助产发生宫缩乏力,6例出血量超过500ml,给与卡孕栓,缩宫素,按摩子宫后出血减少,并发会阴切口延深12例,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30例,出生后Apgar评分7分以上96例,4-7分18例,

4、1-3分2例。3讨论头位难产的发生主要是分娩过程中阻力增加,产力异常,胎儿异常和产道异常是导致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无法克服阻力导致难产,头位难产也就是头盆间的不适应[1],识别头位难产,首先明确造成头位难产于骨盆形态异常,产力异常,胎头衔接异常,脐带等因素有关,本文结果表明,92例试产患者,潜伏期延长14例,活跃期延长56例,产程延长的原因是由于胎头位置异常,胎头不能正常的压迫宫颈反射性的引起强有力地宫缩,或者是产妇过度的精神紧张,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导致潜伏期延长,由于潜伏期延长,产妇出现衰竭,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使宫颈不能如期扩张,胎头下降与内旋

5、转困难而导致第一产程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均为头位难产的早期表现,而由于产力异常,在第一产程末或第二产程中出现的胎头下降停滞,则是头位难产的晚期表现。可见产力在分娩中起主导作用。因为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分娩要素中,产力具有最大可变性[2],在头位分娩中,必须保持良好的产力,在良好的产力下,可使某些轻度的头盆不称难产变成顺产。在处理产力异常所致的头位难产时,要对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分娩因素正确评估[3],尽早发现,避免难产发生,对原发性宫缩乏力潜伏期延长者,应给予改善全身情况,消除精神紧张,解除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安定10mg肌注,估计胎儿4h内不能分娩者,给予杜冷丁lOOm

6、g肌注,给予温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有利于子宫收缩,排空膀胱,有利于胎头下降,对活跃期继发性宫缩乏力,无头盆不称,胎头衔接,可见宫缩间歇间行人工破膜,同时给予安定10mg静注,因人工破膜可使宫缩加强,安定能选择性地松弛宫颈纤维使宫颈迅速扩张[2],若经上述处理2h后宫颈扩张每小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