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位置》对比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位置》对比复习教案

ID:31711977

大小:58.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位置》对比复习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位置》对比复习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位置》对比复习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位置》对比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对比复习一地理位置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复习七年级地理下册所学区域的地理位置。3、理解地理位置与其它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重新整合教材,运用微课、地图等,学会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并复习七年级地理下册所学区域的地理位置。2、通过设置新苏伊士运河、萨徳等吋事热点题,培养“生活处处皆地理”的意识。3、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看书、看图、图文结合讲解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等。三、情

2、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通过分析地理位置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理解地理位置与其它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地理位置対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设计意图播放新苏伊士运河视频,提问引言导入。1、观看视频。2、思考老师的提问,进入复习课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二、目标导航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3、设计意图解读本节课复习目标1、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复习七年级下册所学区域的地理位置3、通过分析地理位置对其它各要素的影响,理解地理位置与其它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三、闯关达标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设计意图第一关①播放微课视频②到各组交流讨论③每组抽查一份④在投影仪上讲评并评分第一关:观看微课得方法一对学1.通过看微课得到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两个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完成知识网络图3.跟老师一起思考,学会方法4.学会听记信息方法:抓关键词过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听记知识

4、的习惯。构建分析地理位置的网络图,让学行学会合作学习。第二关①巡视复习情况②倾听、笔录错点③给予评价④引导关注特征第二关:初露锋芒小展台一群学1.复习七年级地理下册所学区域的地理位置2.利用自己画好的图展示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3.听展者点评补充4.强调所展示区域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征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并结合图讲解,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第三关①指定同学展示②老师补充“萨德”入韩事件背景④引导学生印美对比时将相同点讲全面⑤教师及时评价第二关:步步为营显身手一自主兀成1.每生独立自主完成。2.任意抽查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展示3.

5、听老师点评了解“萨徳”,增强国防危机意识4.听展者点评补充重点突破题:读印度和美国区域图,回答问题。▲对比找出这两个区域地理位置的相同点。通过从一个大洲、两个区域、两个国家(俄罗斯、韩国)角度设题,由课内到课外,层层递进,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知道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树立生活处处皆地理的意识。第四关①引导说解题思路②点拨答题技巧:看题眼、寻信息、抓重点、找异同等③教师及时评价第四关:直面中考练真题一竞赛抢答1、口头抢答2、讲明解题思路3、归纳答题技巧通过抢答培养学生的胆量、自信心及反应能力。加强解题训练,得解题技巧,培养学

6、生知识方法的运用和迁移能力第五关:①交代合作要求②请速度最快的组闯关第五关:齐心协力展风采一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新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的地理位置。举例说明地理位置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2.速度最快的组获得闯关机会3.听展同学点评与补充由分析新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到分析其作用、影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对交通经济等各要素的影响,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四、总结回顾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学生冋顾思考,谈收获,说困惑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五、拓展延伸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7、设计意图教师解读题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大胆设想【拓展题】我们可以从新苏伊士运河的修建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中国经济发展部的委员,你认为屮国还可以利用哪些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什么经济?打开学生思路,学以致用,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以展经济的意识板书设计'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一地理位置一经纬度位置一特旷影响t-海陆位置一~气候河流交通一经济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