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

ID:32192816

大小:796.7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2-01

上传者:U-1863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_第1页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_第2页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_第3页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_第4页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人民环评报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碘125粒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盖章)2017年1月环境保护部监制 目录表1项目基本情况...................................................................................1表2放射源...............................................................................................5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5表4射线装置...........................................................................................5表5废弃物...............................................................................................6表6评价依据...........................................................................................7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9表8项目辐射环境现状.........................................................................12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13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17表11环境影响分析................................................................................20表12辐射安全管理................................................................................25表13结论与建议...................................................................................32表14审批...............................................................................................34 表1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碘125粒子项目建设单位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永宁路26号项目建设地点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A栋一楼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项目总投资(万环保投资(万环保投资占总182.513.89%元)元)投资比例□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放射源□使用□Ⅰ类(医疗使用)□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生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非密封放应□销售/射性物质用■使用■乙□丙类型□生产□Ⅱ类□Ⅲ类射线装置□销售□Ⅱ类□Ⅲ类□使用□Ⅱ类□Ⅲ类其它1 1.1医院概况2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位于武鸣区城市中心,医院占地面积60000m,全院职工800多人,开设有16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科室,开放病床800张。医院拥有美国GE螺旋全身CT机、C型臂X光机、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DR)和(CR)、进口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核磁共振等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全院已实现电脑信息化管理。各临床学科的诊疗技术水平在县内居领先地位,骨科、心血管内科等为医院重点专科。能熟练开展脊柱手术、断指(趾)再植术、关节置换术、各种皮瓣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腔镜微创手术、心脏起搏器安装术、舌癌根治术并舌再造术、喉癌部分切除+声门重建术、经皮肾造瘘取石术等,部分技术达到自治区级先进水平。1.2医院现有的核技术利用情况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现有核技术应用实践活动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行政许可,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桂环辐证[A0283],见附件6),许可范围为:使用Ⅱ、Ⅲ类放射源;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发证日期为2015年06月11日,有效期至2020年06月10日。表1-1医院已批复使用射线装置情况序号装置名称类别装置数量1医用遥控透视X射线机Ⅲ12双能X光骨密度仪Ⅲ13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Ⅲ14医用诊断X射线机Ⅲ15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Ⅲ16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Ⅲ17曲面断层全景X射线机Ⅲ18移动式床边X射线机Ⅲ19医用X线摄影系统Ⅲ110X射线系统Ⅲ111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Ⅲ112数字减影C型臂X射线机Ⅱ113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Ⅱ1表1-2医院已批复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情况日等效最大操年最大用量序号工作场所名称场所等级核素活动种类作量(Bq)(Bq)9111核医学乙级碘-1311.85×102.22×10使用2 1.3项目概述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因业务发展需要,同时为了将核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医学诊疗,改善病人的就诊条件,医院拟建设“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碘125粒子项目”,用于肿瘤治疗。该核技术应用项目的开展,能达到一般非放射性诊治方法所不能及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5本项目I粒子源植入手术是在借助CT影像技术确定肿瘤准确位置后引导开展粒子源植入术,粒子源植入手术地点位于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A栋一楼CT扫描室内,同时该场所使用CT机开展放射诊断工作,但与粒子源植入术不同时进行;医院根据125治疗需要而进行采购I粒子源,粒子源采购回来后暂存放于医院门诊大楼二楼高活131性室内,该场所亦为I粒子源存储业务用房。以上项目将在医院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及《放射药品使用许可证》并报有审批权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相应放射药品及密封放射源后实施。碘125粒子项目的开展可能产生较高能量的X-γ射线而使环境受到电离辐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该项目必须编制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办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因此,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该资质类别的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1.4建设规模125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增一个I粒子源植入项目乙级非密封性场所,以及一125个I粒子源贮存场所。125医院规划全年总使用10000粒I粒子源,规划日最大使用量100粒,使用的125125I粒子源活度为0.3~1.0mCi,每粒I粒子源活度以最大值1.0mCi来计算,则规划119年最大操作量活度为3.7×10Bq,规划日最大操作量活度3.7×10Bq。1.5项目平面布置125I粒子源植入项目治疗场所位于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A栋一楼CT扫描室内,CT室左侧是乳腺钼靶室,右侧及前侧是走廊,后侧是CT操作室,楼上是检验科室。125I粒子源植入项目治疗场所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125125I粒子在转移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辐射,该核素治疗项目I粒131子源按需订购,不长期保存,暂存在医院门诊大楼二楼高活性室内,该场所亦为I粒125125子源存储业务用房,目前该房间内已存放有I粒子源。I粒子源存储室左侧为空3 地,右侧为废物存放室,前侧为走廊,后面是空地。125I粒子源存储室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4 表2放射源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涂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核素活动种实际日最大日最大等效操年最大使用量操作理化性质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名称类操作量(Bq)作量(Bq)(Bq/a)方式11固态3.7×10肿瘤器械乙级非密12599I使用3.7×103.7×10门诊大楼二楼高活性室专用保险柜中半衰期59.4d(10000粒)治疗植入封性场所表4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最大能量额定电流(mA)/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用途工作场所(MeV)剂量率(Gy/h)//////////5 (二)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仪器等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用途工作场所(kV)(mA)/////////(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氚靶情况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μ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活度贮存方式数量/////////////表5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6 表6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实施);(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修订本,国务院令第653号,2014年);法规文件(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号,2008年12月6日);(7)《关于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第62号)。(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2011年4月18日)(9)《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保总局公告,环发[2006]145号)7 (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2)《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1215-8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4)《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5)《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7)《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9133-1995)技术标准(8)《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3-2009)(10)《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78-2014)(11)《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12)《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98-2002)(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1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15)《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其它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提供的相关资料8 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内容,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要求,参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的辐射监测技术要求,确定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贯穿辐射评价以放射工作场所建筑实体为边界,半径50m内作为评价范围。7.2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该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的其他非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使他们受到的辐射剂量低于各自的辐射剂量管理目标值。7.3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该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第4.3.2.1款关于剂量限制的规定: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该标准第B1.1.1.1款,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次评价从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出发,使职业人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加剂量照射,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职业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约束值。该标准中第B1.2款关于公众照射剂量限值的规定,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1mSv;本评价取其四分之一即0.25mSv作为公众成员年剂量管理约束值。该标准关于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规定:工作人员体表、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B(标准的附录B)规定的限制要求,具体见表7-1。9 该标准对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的规定: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标准第C1款,应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级,具体见表7-2。2表7-1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单位:Bq/cm表面类型β放射性物质控制区4×10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监督区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1手、皮肤、内衣、工作服4×10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表7-2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级别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9甲>4×1079乙2×10~4×107丙豁免活度之以上~2×10该标准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控制规定。第8.6.2款规定,不得将放射性废液排入普通下水道,除非经审管部门确认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低放废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并应对每次排放做好记录: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2)《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9133-1995)6该标准第5款,第Ⅰ级(低放废液):浓度小于或等于4×10Bq/L;第Ⅱ级(中66放废液):浓度大于4×10Bq/L,小于或等于4×10Bq/L;第Ⅲ级(高放废液):浓度6大于4×10Bq/L。该标准第6款,含有半衰期小于或等于60d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6活度水平分为二级。第Ⅰ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Bq/L;第Ⅱ级(中6放废液):比活度大于4×10Bq/kg。(3)《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本标准适用于临床核医学应用放射性核素和药物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包括敷贴治10 疗)的单位和工作人员。(4)《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3-2009)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防护、液体废物、固体废物、气载废物、含放射性核素尸体的防护管理要求及废物管理制度。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且不再利用的废弃物即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5)《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78-2014)本标准规定了低能γ射线粒籽植入人体治疗肿瘤的放射防护要求和质量控制检125103测方法。本标准只用于I和Pd粒籽源植入治疗的实践。标准第4款粒籽源植入操作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第4.1款治疗室与贮存室应分开,但不宜相距太远,以便于源的取用。当容器密闭时,容器表面的辐射水平应低于20μSv/h。粒籽源贮存的容器应使用铅块屏蔽,并在屏蔽铅块前设置防护铅屏风,屏风上方应有适当的铅玻璃。操作人员应站在屏风后实施操作。第4.2款、操作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主要操作人员应穿铅防护衣,戴铅手套、铅玻璃眼镜和铅围脖等。防护衣厚度不应小于0.25mm铅当量。对性腺敏感器官,可考虑再穿含0.5mm铅当量防125103护的三角裤或三角巾。放射性I和Pd粒籽源不同距离的剂量率见附录A表A.1。第4.3款、在实施治疗前,应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准备好所需治疗设备,如植入模板、分装器具和植入枪等,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第4.4款、拿取粒籽源应使用长柄器具,如尽可能增加粒籽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在整个工作期间,所有人员尽可能远离放射源,尽快完成必要的操作程序。第4.5款、粒籽源使用当天,用活125103度计测量同批(或单个)粒籽源活度,或对出厂的源活度进行衰变校正。I和Pd粒籽源的物理特性与物理衰变校正因子见附录A表A.2~表A.5。第4.6款、使用前应至少抽取2%的粒籽源,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泄露检查,确认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发现泄露,应将同批粒籽源退回厂家。第4.7款、如粒籽源破损引起泄露而发生污染,应封闭工作场所,将源密封在一个容器中,控制人员走动,以避免放射性污染扩散,并进行场所和人员去污。11 表8项目辐射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委托广西南宁新桂检测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12日对拟建项目区域进行辐射环境现状检测。8.1监测目的掌握本项目业务用房场地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为该应用项目运行时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8.2监测内容根据污染因子分析,对本项目用房周围进行X-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监测。8.3监测点位在项目科室放射性用房,根据现场条件合理布点,监测点位见附图2、附图3。8.4监测规范《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8.5监测结果125由监测结果可知,该医院I粒子源植入场所各环境检测点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0.082μSv/h~0.113μSv/h。根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全区累积剂量测得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值)范围值为0.049μSv/h~0.221μSv/h,本项目的场址X-γ辐射剂量率在其范围之内,因此本项目的X-γ辐射剂量率水平属于正常水平。12 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1259.1I粒子源125125125I放射性粒子进距离治疗肿瘤的I粒子源是将I核素密封在钛合金内,一般125制成0.8mm直径,4.5mm长的微型颗粒,该医院订购的I粒子源每粒活度一般为0.3~1.0mCi。医院事先按量订购,供货商将定量的粒子源颗粒密封于铅容器中供给医125院。该医院I粒子源按病人需要量订购后,及时给已预约的病人治疗用。每位患者125125因肿瘤或残存癌床的大小不同,接受植入I粒子的个数也不相同。该院拟申请I119粒子源规划全年最大用量为3.7×10Bq,规划最大日操作量为3.7×10Bq。表9-1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规划日最大操规划年操作物理、化储存方式与地核素名称使用地点作量活度(Bq)量Bq/数量学性状点医院门诊大楼医院住院医技综合125911I(粒子源)3.7×103.7×10固态二楼高活性室楼A栋一楼CT扫专用保险柜中描室9.2性能参数125本项目使用的I粒子源的性能参数见表9-2。表9-2放射性核素的性能参数核素半衰期衰变类型毒性主要射线能量(MeV)125I59.4dEC(100%)中毒γ:0.0355,X:0.0272~0.03179.3工作原理125I粒子源植入术,是一种用于近距离组织间植入的内放射治疗技术,在CT、B125超等影像学引导下,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把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部位或相关的淋巴系统内。由于射线能在局部连续不间断地作用于肿瘤,使得任何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都被射线抑制和杀灭,从而使局部肿瘤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125I衰变方式为EC俘获,其半衰期为59.4d,衰变时主要发射能量为27.2~31.7keV125的X射线和35.5keV的γ射线。I粒子源植入到肿瘤部位及其可能发生转移的组织间,对肿瘤细胞及组织形式局部持续辐射,是不同于外放疗的持续性内放射治疗,可提高靶区的照射量,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在增值。其精确性高,毒副作用小,对周围组织脏器及政策细胞损伤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经临床实践证明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方法。三维组织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的最主要特点是局13 部适形放疗,肿瘤靶区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较低,有效的提高治疗增益系数,减少了并发症,增加疗效。9.4植入流程125125医院根据需要按量订购I粒子源,采购回来暂存于I粒子源贮存业务用房,125给已预约的病人治疗用。I粒子源使用,应当建立使用台账,在手术前后核实粒子源数量,手术剩余粒子应当放回粒子源贮室,手术后需采用检测仪器检查手术床和地125面,确保无I粒子源遗留在手术室内。125I粒子源进入前需先进行消毒处理。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是高压灭菌法,粒子源灭菌必须在可耐受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通常使用的消毒方法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附录C.1压力蒸汽灭菌中的方法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是:(1)将所有密封籽源装入弹夹中;(2)将弹夹放入带有透气孔的专用不锈钢籽源消毒盒中;(3)将装载好弹夹的不锈钢消毒盒经消毒巾包裹后,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灭菌处理。14 医生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临床指南〉选择病人病人或病人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通过近期CT、MRI或B超了解病灶,制作术前治疗计划,确定植入导针数、导针位置和粒子数,靶区剂量,剂量分布植入前对放射性粒子进行活度检测,确定活度要求到到计划要求手术中植入(开腹手术中的CT或B超引导下植入和胸腔镜下的植入)的经皮植入进行植入治疗后拍CT片进行验证,了解粒子重建和剂量分布情况,如发现有稀疏或遗漏应拟定计划择期补种,或在第一个半衰期内给予外照射的相应生物学剂量或化疗方案,并告知家属,以期达到预定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植入术后的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质量125图9-1I粒子源植入操作流程图9.5污染因子125I衰变方式为EC俘获,其半衰期为59.4d,衰变时主要发射能量为27.2~31.7keV的X射线和35.5keV的γ射线。因此,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X射线和γ射线。9.6正常工况下污染途径分析125125医院按需要向同位素生产厂商定购I粒子源,放射性药品到货后,直接运抵I15 125粒子源贮存业务用房,I粒子源置于密封铅容器内,储于专用保险柜中。虽然贮源容器对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有很好的屏蔽作用,但一般的贮源容器不可能将γ射线完全屏蔽,在其表面存在着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表面剂量率。这些污染的产生,将对医生作业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9.7事故工况下污染途径分析事故工况下的污染途径主要有:(1)粒子源被盗;(2)操作失误,粒子源遗失在手术间内;(3)粒子源发生偶然性破损,如由于操作不当、暴露在高温中或受到挤压使其125破碎造成I泄漏,从而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辐射影响。粒子源被盗及遗失可通过核对粒子源数量确定,如发现粒子源遗失,立即采用表面污染监测仪器寻找,确保粒子源全部回收;同时,工作人员应熟练粒子植入等相关规程,减少误操作等引起的偶然性破损,将辐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另外,医院应125加强I粒子源管理,建立完善的使用台账,粒子源在医院存贮和在手术间操作均需处于监控状态。16 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10.1工作场所分区管理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核医学工作场所依据管理的需要,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及非限制区。(1)控制区125125I粒子植入项目治疗场所位于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A栋一楼CT扫描室内,I粒子源存放于医院门诊大楼二楼高活性室内,这两个区域可划为控制区。在日常医疗过程中,区内无关人员不得滞留,以警示装置控制及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此区的辐射安全。(2)监督区术后患者专用病房及手术室门外区域为监督区。在该区内需要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除医务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控制区入口处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识。(3)非限制区控制区及监督区外的区域为非限制区。10.2污染防治措施10.2.1业务用房及辐射防护措施医院应对本项目所有能产生贯穿辐射的污染源采取辐射屏蔽措施,包括辐射用房各侧墙体采用可屏蔽贯穿辐射的实心砖墙或混凝土墙并加装作了铅防护的防护门,严格按《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制订“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制度”,并且有效实施。科室应加强管理,对放射物品储存室、保险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125(1)I粒子源贮存业务用房125125项目一般按需订购I粒子源,订购回来的I粒子源货包带有铅罐屏蔽,使用125125前将I粒子源暂存于医院门诊大楼I粒子源存储室的专用保险柜中,保险柜上锁,钥匙由专人负责保管。粒子源的暂存实现双人双锁,在贮源室门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贮源室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125(2)I粒子植入业务用房125I粒子源植入项目治疗场所位于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A栋一楼CT扫描室内,17 该室墙体为实心砖结构,四周墙体厚度为24cm,室顶为20cm厚混凝土,四周墙体及室顶粉刷约2cm厚BaSO4。机房建有3mm铅当量的轨道电动式防护门,外包不锈2钢,防护门与墙体之间通过钢架铅板水泥密封搭结。机房建筑面积约30m。防护门上拟设有“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指示灯,以防人员误入,工作指示灯与病人出入机房防护门为联锁装置。(3)专用病房医院应当根据需要设置本项目患者专用病房,待患者术后专用。专用病房设有独立卫生间,除医护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且治疗期间房内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任何物品在搬离病房前应进行监测,患者出院后应对病房进行监测。10.2.2其它防护措施(1)当容器密闭时,容器表面的辐射水平应低于20μSv/h。(2)医院应配备必要的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有利于污染的监测与防治。(3)医院可能受到贯穿辐射照射的职业工作人员,均应在操作过程中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如铅服、铅眼镜、铅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防护衣厚度不应小于0.25mm铅当量。对性腺敏感器官考虑再穿0.5mm铅当量防护三角裤或三角巾。(4)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还需做好台账等记,125所有环节的I粒子源数量及活度均需清楚。(5)放射性工作场所应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性药品的暂存、使用等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并有“当心电离辐射”的中文警示说明;各项辐射境管理规章制度应张贴于工作现场处。125(6)辐射工作场所(I粒子源存储室、植入手术室)外醒目处安装工作警示指示灯,并注明工作时严禁人员入内。(7)对放射性药品的储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在放射性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也不得进行无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品。(8)应定期对放射诊疗区各相关环境进行辐射监测。(9)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累积剂量的监测并建立个人档案,每两年18 进行一次健康体检。(10)对所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与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减少操作时间;拿取粒子源应使用长柄器具,尽可能增加粒子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手术时穿戴防护用具。通过以上措施,从而达到减少受照剂量。(11)应当依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按照医疗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12)术后病人住院期间,在植入器官部位放置铅衣屏蔽可大为降低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最好应安排术后患者住专用单人病房,使用专门便器、浴室、厕所,并在病房门口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控制其他无关人员进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照射。(13)术后病人出院后60d内,陪护人员或者探伤人员与病人长时间接触时,相距至少在1m以外;孕妇、儿童不得与病人住同一房间;病人尽量不要接触或拥抱孕妇、儿童;术后病人在240d后才可到公众场所活动。19 表11环境影响分析11.1建设期环境影响该项目在建设期对环境无辐射影响,亦无放射性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产生。11.2营运期环境影响11.2.1工作场所的分级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附录C提供的非125密封源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I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实际日操作量×核素毒性因子日等效操作量=(11−1)操作方式的修正因子125从该标准附录C中表C2、C3,可查得I的毒性因子为0.1;操作方式的修正因子为0.1(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液体,固体,很简单操作)。根据式(11-1)125计算得到的放射科用房I日等效操作量结果见表11-1,对照表7-2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标准确定的分级结果也见表11-1。125表11-1放射科I项目用房工作场所分级实际日操作毒性级别修操作方式修日等效操作工作场所分核素名称量活度(Bq)正因子正因子量活度(Bq)级12599I(粒子源)3.7×10Bq0.10.13.7×10Bq乙级125由表11-1可见,该院放射科I项目用房按乙级标准进行衡量。对照《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中关于“按不同级别工作场所室内表面和装备的要求”(见表11-2),该项目用房的地面、工作台均进行了清洗且不易渗透的装修,室内通风情况良好,配备了清洗及去污设备。可见,该院此项目用房能够满足乙级工作场所的要求。表11-2按不同级别工作场所室内表面和装备的要求工作场所地面表面通风柜室内通风管道清洗及去污设备易清洗且乙级易清洗需要有较好通风一般要求需要不易渗透11.3放射性废液(废水)20 125该项目是通过模板种植、CT引导下种植及术中种植等方式将I粒子的颗粒植125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的组织中,I粒子颗粒将终身留存于患者体内。因此,此项目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水。11.4放射性固体废物125项目按需订购I粒子源,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但特殊情125125况下,如产生废弃的I粒子源,废弃I粒子将置于钼锝分装柜中,最终由厂家回收。术后手套、棉花之类为一般性医疗废物,按医院常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分装入废物桶。11.5放射性废气项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为非挥发性核素,使用过程无介质,操作比较简单,不经过加热、振荡等步骤,因此,无放射性气体污染。11.6现状评价与分析(1)医院现有CT机房屏蔽情况125I粒子源植入项目治疗场所位于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A栋一楼CT扫描室内,其屏蔽设计情况见表11-3。表11-3现有CT机房屏蔽设计情况2名称面积/m墙体厚度地板厚度天花板厚度防护门铅当量24cm砖20cm混凝土CT机房30/3mmPb+2cmBaSO4+2cmBaSO4GBZ130-2013302mmPb2mmPb2mmPb2mmPb中规定的要求是否满足要求是是/是是(2)对现有的CT机房防护性能评价本次评价引用2015年12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对武鸣县人民医院2015年度核技术应用项目场所辐射监测中X射线计算机体层影设备(CT)125(本项目I粒子源植入手术所使用的机子)的现状监测数据来进行CT机房防护性能评价。监测结果见表11-4。21 表11-4CT机正常运行时机房周围辐射剂量率现状监测结果序号点位辐射剂量率(nSv/h)备注1控制室出入机房防护门左(南)缝1172控制室出入机房防护门左(北)缝1183控制室出入机房防护门表面5cm1194控制室出入机房防护门外30cm1175控制室铅玻璃观察窗左(南)缝1176控制室铅玻璃观察窗右(北)缝1197控制室铅玻璃观察窗表面5cm117正常运行8控制室铅玻璃观察窗外30cm1199受检人员出入机房防护门左(北)缝11710受检人员出入机房防护门右(南)缝11811受检人员出入机房防护门表面5cm11912受检人员出入机房防护门外30cm11713医生操作位11714区域环境本底116关机状态由表11-4可见,医院CT机在开机状态下,机房墙体、防护门和观察窗等屏蔽体外周围环境X射线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17nSv/h~119nSv/h,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13)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使用的CT机房屏蔽防护满足辐射防护要求。11.7辐射工作人员(职业人员)及公众人员剂量估算(1)估算公式①年有效剂量X-γ射线外照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按下列公式计算:𝐸=𝐻̇𝑇×𝑡×10−6(𝑚Sv)(11−2)其中:E为外照射致人均年有效剂量,mSv;𝐻̇𝑇为辐射剂量率,nSv/h;t为辐射照射时间,h。②γ点状源的辐射场中某点处的辐射剂量率依据《辐射防护知识》(梁石强),γ点状源的辐射场中某点处的辐射剂量率可由下式计算得到。22 A∙Γ𝐷0=2(11−3)R式中,D0——距离γ放射源R处的剂量率,Sv/h;A——γ放射源的活度,Ci;Γ——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剂量率常数,125I对应常数为1.33×10-3Sv·m2·h-1·Ci-1;R——γ放射源几何中心到关注点处的距离,m。125由式(11-3)可知,不考虑辐射屏蔽情况下,距离活度为1mCi的单个I粒子源1m处的剂量率约为1.33μSv/h;工作人员在进行粒子植入术过程中,操作距离约125为30cm,则距离I粒子源30cm处的剂量率约为14.78μSv/h。125参照《放射性核素和辐射防护数据手册》,放射性核素I产生的γ射线对铅屏125蔽的TVL值小于1mm。本项目中,开展I粒子植入场所位于原有的CT室,其墙体防护不低于2mmPb当量,墙体屏蔽衰减倍数不低于100倍。保守起见,以单例患者最多植入100粒,每粒活度为1mCi进行估算,手术室外距离病人2.5m处剂量率2约为0.2128μSv/h(1.33μSv/h/粒×100粒÷100÷2.5=0.2128μSv/h),低于本评价设定的剂量率控制值2.5μSv/h。125(2)I粒子植入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人员受照分析①工作人员受照分析125125本项目运行后,医院预计1年I粒子源最大使用量为10000粒。I粒子植入术由二名专职医师轮流实施,预计每名医师年最大操作量不超过5000粒,按植入单个粒子源所需时间为1min估算,每名医师年累积受照时间约为83.3h,则其年最大受照剂量为1231μSv,即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约为1.23mSv,低于本评价设定的剂量约束值5mSv/a。由于开展125I粒子植入术时使用的粒子源植入器械具有屏蔽防护作用(0.25mmPb),且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穿戴铅衣等防护用品,因此,工作人员实际受照剂量低于1.23mSv。本项目运行后,开展粒子植入术的二名医师均不从事其他放射性工作,因而不存在剂量叠加的情况,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将低于本评价设定的剂量约束值5mSv/a。②周围公众人员受照分析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手术室外距离病人2.5m处剂量率约为0.21μSv/h,与环境辐23 射本底水平相当,对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很小。考虑到患者自身组织的屏蔽作用,患125者接受I粒子植入术后对陪护人员及周围其他人员的辐射影响很小,同时,参考工作人员受照情况可知,周围公众受照剂量低于本评价设定的剂量约束值0.1mSv/a。24 表12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关于“营运管理”的要求,医院应培植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减少人为因素导致人员意外照射事故的发生。医院应成立辐射防护管理机构,制定辐射环境管理制度。12.1管理机构为保障医院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成立了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医院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负责对全院辐射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并经常检查各种制度、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2)组织实施辐射安全法规,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学习。(3)组织辐射安全知识宣传,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再教育和培训。(4)会同上级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辐射安全事故,并对有关人提出处理意见。(5)按国家规定定期组织本院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12.2管理制度(1)医院应确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人,设置以行政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辐射防护领导机构。(2)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规定各成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3)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加强监督管理,在项目科室还应设立专职的辐射防护监督员,负责科室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该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熟悉和掌握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基本知识和辐射防护的一系列法规,并严格遵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登记、保管、使用制度,落实各项辐射工作操作规程,并切实保证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4)放射性位素在使用前,必须向自治区环保厅申请办理《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并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领取许可证且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辐射工作。25 12.3放射科从事辐射活动技术能力评估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项目所涉及科室从事放射性诊疗的各类技术人员共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以上人员负责核技术应用项目的诊疗工作。125本项目I粒子植入术主要由2名专职医师轮流实施,均已经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合格证书。26 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本项目的建设,医院应制定如下的规章制度,且在项目运行期间需严格的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操作。(1)《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该制度的内容应包括:①放射性位素在使用前,必须向自治区环保厅申请办理《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并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领取许可证且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辐射工作;②医院变更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变更登记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a改变所从事活动的种类或者范围的,b新建或者改建、扩建生产、销售、使用设施或者场所的;③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持证单位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原发证机关应当自受理延续申请之日起,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延续;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持证单位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源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部分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申请,由原发证机关核查合格后,予以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④禁止无许可证或者不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和范围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禁止伪造、变造、转让许可证。⑤对医院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⑥辐射工作场所必须设置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有“当心电离辐射”的中文注释。⑦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作好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2)《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操作规程》凡涉及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操作,都要有明确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个人的防护,操作规程应张贴在操作人员可看到的显眼位置。27 (3)《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医院项目科室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台帐,记载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或生产)时间和活度、标号、编码、来源和去向;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及时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放射性同位素台帐应当长期保存。凡需增加或拆除现有辐射设施和设备,应预先向区环保局提出申请,在重新监测评价后,方可进行。(4)《储源场所安全防护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放射科放射物质的保管工作,有单独的储存场所,应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储存场所同样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储存房间应有双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5)《放射源订购、运输及退役处理制度》①转让放射源,由转入单位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下列要求的证明材料:转出、转入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转入单位具有放射源使用期满后的处理方案;转让双方已经签订书面转让协议。转出、转入单位应当在转让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分别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②放射源的短途运输,必须委托专业单位进行;严禁携带放射源乘坐市内公交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后必须检查货帐是否相符,容器外观是否完整等;废放射源由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或者生产厂家回收,企业不得随意处置。(6)《辐射事故报告制度》内容包括:辐射事故应急方案,并有防止辐射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一旦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辐射污染等事故,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医院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7)《自行检查和年度评估制度》医院应当对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编写放射性同位素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年度评估报28 告应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台帐、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事故和应急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定期认真地对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防护措施、设施的安全防护效果进行检测或者检查,核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执业人员的剂量监测和健康检查情况,确认闲置废弃放射源的贮存、处置的合理有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将年度评估报告上报许可证审批机关备案,接受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对可能引起操作失灵的关键零配件定期进行更换,对放射源的进出库登记进行检查,定期的对储存库内可移动的放射源进行清点登记,并与进出库记录核对,保证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始终处于管理者有效的控制之下。29 辐射监测医院应制定监测计划,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定期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做好每次的检查记录,且每次监测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医院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时,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经常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并接受安全和辐射环境管理部门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做好每次的检查记录;手术医生及影响范围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医院应当对本单位的射线装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和防护状态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以及当地环境主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辐射监测内容包括:(1)项目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场所的X-γ射线辐射剂量率等。(2)工作人员的个人照射累积剂量。监测频度:外围环境X-γ射线辐射剂量率可一年一次,个人外照射累积剂量应委托有资质单位长期监测。30 辐射事故应急医院使用放射性药品及密封放射源,所使用的放射药品的工作场所为乙级工作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第四十条之规定,Ⅱ类放射源为危险源,如果丢失、被盗、失控造成辐射污染后果,可定性为重大辐射事故。医院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准备;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事故区域的封闭和现场保护,人员撤离;人员受照剂量估算和医疗处置等。发生辐射事故时,医院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2)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医院放射科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单位,应当配备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至少有一名医用物理人员负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检测工作。(3)检查和评估医院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对辐射工作人员每两年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并形成制度。(4)医院应组织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参加辐射防护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掌握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辐射工作人员经考核合31 表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13.1.1建设规模125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碘125粒子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增一个I粒子源植入125项目乙级非密封性场所,以及一个I粒子源贮存场所。125125医院规划全年总使用10000粒I粒子源,规划日最大使用量100粒,使用的I125粒子源活度为0.3~1.0mCi,每粒I粒子源活度以最大值1.0mCi来计算,则规划年最119大操作量活度为3.7×10Bq,规划日最大操作量活度3.7×10Bq。13.1.2实践的正当性125125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新增一个I粒子源植入场所,开展I粒子植入术,用于肿瘤治疗,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辐射防护“实践的正当性”的要求。13.1.3辐射环境影响(1)辐射环境现状125从表3-1可知,该医院I粒子源植入场所各环境检测点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0.082μSv/h~0.113μSv/h。根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全区累积剂量测得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值)范围值为0.049μSv/h~0.221μSv/h,本项目的场址X-γ辐射剂量率在其范围之内,因此本项目的X-γ辐射剂量率水平属于正常水平。(2)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①职业人员受照剂量预测预计负责本项目的工作人员因粒子源植入治疗肿瘤项目的开展而接受的附加年有效剂量为1.23mSv,低于职业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约束值5mSv,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②公众成员受照分析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手术室外距离病人2.5m处剂量率约为0.21μSv/h,与环境辐射本底水平相当,对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很小。13.1.4综合评价结论32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碘125粒子项目,在落实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其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能符合辐射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辐射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3.2建议与要求(1)完善规章制度并保证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及时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18号令)要求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和环境监测工作;(3)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不违规操作、不弄虚作假,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4)加强辐射安全管理,继续完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5)试运行三个月内,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6)医院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铅服、铅眼镜、铅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防护衣厚度不应小于0.25mm铅当量。33 表14审批下一级环保部门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