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

ID:32634986

大小:57.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_第1页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_第2页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_第3页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_第4页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分析佟敏(辽宁抚顺中心医院病理科113006)【中图分类号】R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134-03【摘要】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別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患者中另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I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

2、MA(+)、CD10(・)、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关键词】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牛物学行为[门。木文报道我院收治的3例MCRCC,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6月间诊治的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3例(均参照2004年WHO诊断标准),标木经10%的中性福尔

3、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釆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标记,所用Vimentin、EMA、CD10、CD68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牛物技术有限公司。2结果2.1临床资料3例MCRCC中,男性2例,女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因腰痛数月发现1例,体检发现2例。均无血尿或尿痛等症状。2.2影像学检查3例MCRCC均行B超和CT检查。B超2例示囊实性改变,提示多囊肾改变,1例提示肾癌可能;CT显示2例内部多分隔囊性改变,肿物少量实性部分,1例呈边界清强化不明显肿块影,1例考虑囊性肾瘤,不除外囊性肾癌,2例考虑肾癌可能。均提示肾癌可能。2.3病理检

4、查2.3.1巨检2例为类圆形肾脏肿物,肾脏轮廓正常,肿物境界清楚,似有包膜,直径2.5・3.7cm。切面见犬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其内充满浆液性或血性液体,未见坏死组织。另1例为破碎囊壁组织,囊壁菲薄,粉红色,体积3*2.5*03厘米。2.3.2镜检瘤组织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大部分囊腔内衬单层透明细胞,少部分为双层上皮细胞,部分囊壁未见上皮衬覆;间隔内可见小灶状透明细胞,其间血管丰富,未见坏死。细胞呈扁平状或肥胖状,胞浆透明或淡染,细胞核小而圆,染色质深染。3例肿瘤细胞Fuhrman核分级均为I级,(见图1、2)均无血管浸润和包膜侵犯。2.3.3免疫组化3例肿

5、瘤细胞VimentinEMA(见图1、2)均呈强阳性表达,CD10CD68均阴性。2.3.4治疗及预后3例中2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单纯切除囊肿,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3讨论MCRCC发病率低,约占肾细胞癌的1%〜4%[2],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肿瘤往往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触及肿块或有腹部不适。3.1临床特点MCRCC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为3:K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和明显体征,常在体检吋意外发现,少有腰背部疼痛和血尿等症状[1,2]。B超及CT均显示为境界清起的占位性病变,而CT更能精确地提示病变的恶性特征[2]。本

6、组3例中,1例有腰痛症状,CT比B超更能提示恶性可能(3/1)o3.2病理特点MCRCC大体上直径2.5〜13cm,为边界清楚的肿瘤,完全由犬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其内充满浆液性或血性液体,囊液细胞学检查难与非肿瘤性疾病区分,囊腔间隔无膨胀性实性结节,肿瘤有纤维性包膜与周围正常肾组织分隔。20%以上的肿瘤间隔内有钙化,偶见骨化生,无坏死。组织学上,瘤组织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大部分囊腔内衬单层透明细胞,少数可见内衬上皮呈微乳头状突向腔内,极少部分囊腔的内衬上皮缺如;囊腔内多为血性或淡红色蛋白性物质;间隔由纤维组织构成,部分间隔内可见小灶状透明细胞,这些细胞与

7、囊腔的内衬上皮相似,细胞核小而深染,核分裂象罕见或缺如,Fuhrman分级多为I级。免疫组化显示透明细胞EMA、Vimentin(+)阳性,CD10、CD68阴性。研究表明,本组3例病理组织像及免疫组化特征均支持本病的诊断。有时MCRCC囊壁受压缺血致使大部分肿瘤细胞脫落,囊腔间隔内衬极少的透明细胞,这时需多取材及仔细观察,以免漏诊。3.3鉴别诊断3.3.1实性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大体上虽可见囊腔,囊腔小而少,无真正囊腔,常见坏死组织及实性癌结节。镜下肿瘤细胞以实性的透明细胞区域为主,核异型性较MCRCC显著,Fuhrman分级常为II〜III级,纤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