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

ID:32792393

大小:88.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_第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_第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_第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_第4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课文梳理1(教师版)26.《庄子》二则一、文学常识L庄子(约前369〜前286),名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_切社会制度,携弃一切文化知识。2.《庄子》,是庄子及其

2、后学者所著,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真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庄子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许多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运斤成风”“庖丁解牛”等至今为人称引。3.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其主题思想

3、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二、故事寓意1.《浑沌之死》的寓意是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庄子的一贯思想。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2.《浑沌之死》认为无为是自然的本性,若被加上智巧机智等小聪明,本性将遭到破坏而死亡。呆若木鸡》意在提醒人们,特别是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自威;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4.《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

4、不胜的道理。三、问题探究1.“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统一,

5、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2.纪港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乞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3.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鮒等等。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的意思第一则:浑沌之死南海之(结构助词,的)帝为(叫)倏,北海之帝为忽,屮央

6、之帝为浑沌。倏与忽吐(常常)相与(相互,一起)遇壬(介词,在)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非常友好)。倏与忽谋(商量)报(报答)浑沌之德(恩,恩情),F1:“人皆有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以(用来)视、听、食(吃)、息(呼吸),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旦(每天)凿一窍(孔,洞),七日而(表修饰)浑沌死。第二则:呆若木鸡纪港子为(介迅替,给)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旦(停止,指训练完毕)乎?”曰:“未也,方(正)虚骄而恃(凭着,依靠)气。”十日又问。H:“未也,犹(仍然)应(做出反应)咆(声响,指鸡的啼

7、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十日又问。F1:“未也,犹疾视而盛气(乞势汹汹地看着对方。疾视:怒目而视)。”十日又问。F1:“几(差不多)矣,鸡虽(即使)有鸣者,已无变(没有反应)矣。”望之,似(好象)木鸡矣,其德(指精神)全(全部凝聚)矣,星(别的)鸡无敢应(应战)者,反走(转身逃跑。反,返旦,这里指走,逃跑)矣。五、重要文言现象1.通假字: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反,2.一词多义:通“返”,返回,指转身(1)应:A.未也,犹应响影:动词,作出反应(2)德:A.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恩情(3)已A.已无变矣:

8、3.古今异义(1)方虚骄而恃气(2)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3)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4.词类活用日凿一窍:口,名词作状语,5•特殊句式:倒装句已经方古义:虽古义:即使;走古义:胞;每天B.异鸡无敢应者:动词,应战B.其徳全矣:植裡B.鸡旦乎:停止,指训练完毕今义:四方形今义:樂今义:行走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状语后置句,“于浑沌之地”作“相与遇”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倏与忽时于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