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楼上古寨

石阡楼上古寨

ID:32918362

大小:7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7

石阡楼上古寨_第1页
石阡楼上古寨_第2页
石阡楼上古寨_第3页
石阡楼上古寨_第4页
石阡楼上古寨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阡楼上古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楼上古寨古寨简介楼上古寨距石阡县城1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整个村寨坐东北面西南,背山临水,布局严谨,周围千年翠柏耸立,郁郁葱葱。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楼上古寨至今保存着独特的汉族遗风,有哭丧、哭嫁、吹唢呐、民间刺绣等古老的习俗。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2008年12月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楼上”来源9/9为什么叫“楼上”呢?其实楼

2、上原叫“寨纪”,后在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周氏始祖周伯泉(周氏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桥珠市巷,祠名大本堂。明进士周国照出仕四川威远县,修建江西会馆,家属于该县洛阳乡大坡里晒金坡居住。后移西蜀潼川乐治县天井坝仁义乡)避难图存,贸易入黔。行至寨纪(初到楼上的古称),备银一百七十两,买田作家业,繁衍生息至五世祖周易,因他胸有文墨,爱好别致,在水沟边修有一座小楼,名曰“听水楼”。书有门联:“滚滚山泉惊午梦,幽幽庭树畅生机”;室内一联为“诗书消永日,风雨送流年”。古寨建筑楼上古寨就是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

3、以“北斗七星”的天枢、摇光、天权、天玑形成四个系象限,划分为不同的四个分区,其东南象限为生产区,西南象限为居住区,西北象限为娱乐区,东北象限为墓葬区,功能分区明确,让人惊叹。而居住区的布局更让人惊奇,整个居民区的道路共2000余米,结构为一“斗”字,“斗”字的起点为一座马桑木老宅三合院的中心,结束点为古寨的水源——天福井,且起点位于北斗七星中天权——天玑星的连线上。9/9由《易经》衍生出来的中国风水学是中华古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华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而楼上古寨在村落选址上尤其重视风水。楼

4、上古寨的选址布局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力求“藏风得水聚气”,实现天人合一。所谓负阴抱阳,即古寨后面有主峰青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岗阜的左辅右弼山,山上保持茂密的植被;前面有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的方向是坐北向南。这就是中国风水术中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格局。他们在村落选址布局上,力求与环境协调一致。在处理与周围的环境时,是采取尊重和配合态度的,绝对不去伤害环境。楼上古寨居民历来重视风水,他们在村落选址、环境建设、庭院布局等方面,抓住山水做文章,尽

5、量追求背山面水。清静自然的道家思想也体现在村落的选址上,“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建设遵循传统风水理论、禁忌和习俗”。尊重环境,顺应环境中各种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之美。楼上古寨民居的选址有时考虑的是对山坡地的充分利用。顺着山势的走向,错层排开,散点布局。这种配合实现了民居与环境的共生以及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楼上古寨重视风水,是因为他们把风水和宗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楼上古寨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古村落,很重视宗族的发展。而风水又关系

6、着宗族的兴衰,这就不能不对风水尤为重视了。9/9楼上古寨周围分布着大量的明清古墓,阴宅阳宅相依相靠,墓冢文化深厚。其境内有四方碑古墓、九子十秀才古墓、文林郎古墓及和尚墓群等,墓碑上撰有墓联,墓群建造特色为省内少见。文林郎古墓为七品的文散官周学颐夫妻合葬冢,撰有墓联:“老树经霜晚节犹贞古干,奇花醉雨瑶池尚播余辉”;上联刻画了一位儒雅清健的长者形象,下联“奇花醉雨”造语惊艳,令人不由艳想墓中人乃一对老夫少妻,白发红颜,恩爱常新;老汉风流倜傥,少妇绰约妩媚,解语怜人,恍然想见其相倚相倾相笑语。此联本是悼亡挽

7、联,却不甚着伤悲哀苦之气,而是对逝者的美好人格、绝世容貌的追念和赞叹。其第二联“报春晖名垂寿藏,悼萱容泪洒碑铭”。当情入景,补足了悼亡的本意。然不落习常卜茔“明山秀水、子孝孙贤”的俗套语,纯是文人性情,可谓别有怀抱,另有高格了。在楼上古寨的寨子后面还有一座“九子十秀才”古墓,墓碑碑帽为“顶子”状。墓主为周氏第六代祖先周易之妻黄氏,他们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婿及五个孙子都是秀才,其“人杰地灵”之可见。相传,周易年方二十,便通诗书,并努力支撑家业。周易说,人生的最大乐事,莫重于孝子贤孙。而子孝孙贤都由祖宗积德

8、得来。于是,他的两个儿子便潜心求学,他们夫妇努力耕种。后来,他们又有了两个小儿子,另外,潜心求学的两个大儿子都考上了秀才。于是,更加责备,训诲两个小儿子。石阡府罗公赐予夫妇名继“燕山丸熊教子,积厚流光”9/9之匾。后来他们的两个小儿子和一个孙子又考上了“秀才”。其古墓有联:“案多黄卷曾传子,箧有熊丸又授孙。”从此,“丸熊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人才辈出,书香门第之家比比皆是。楼上古寨的民居保存了明末清初的风貌,为贵州省内少见。民居坐北面南,依山而建,鳞次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