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

ID:32949407

大小:62.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8

上传者:U-991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_第1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_第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_第3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_第4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特点和其指导策【摘要】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冲突行为集中发生在角色游戏的进行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角色关系发生的冲突呈递增趋势,因同伴关系发生的冲突呈递减趋势,因同伴与角色关系发生的冲突到大班时明显减少:小班幼儿围绕材料发生的冲突明显多于中大班幼儿,围绕游戏角色和游戏情节发生的冲突则明显少于中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围绕游戏情节发生的冲突明显多于大班幼儿。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由以非言语行为为主逐渐转化为以言语行为为主。小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以被动结束为主,中大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以主动结束为主。研究者结合幼儿年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冲突行为;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21-04角色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的缩影。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自己熟悉的角色,与周围的同伴产生互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也会产生各种冲突。角色游戏中的冲突是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对抗或表达相反的意愿,冲突主体可以是两个独立的个人,也可以是小团体与个人。本研究对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特点 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者根据方便取样原则。以H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22个班级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班级各观察了10次,共收集到153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生的冲突事件。研究者辅以访谈法,并以白描方式记录了这些冲突过程。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角色游戏各时间段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频率一次完整的角色游戏包括三个部分: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1.冲突行为发生时段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样法,对收集的资料加以统计后发现,幼儿的冲突行为主要发生在角色游戏的进行阶段,占所有冲突行为发生率的64.1%0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冲突行为则相对较少。这可能与角色游戏的进行阶段历时较长、幼儿互动较多有关。2.幼儿冲突行为发生时段的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中、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开始阶段发生的冲突呈递增趋势(5.4%->18.7%->21.2%);进行阶段冲突发生率比较高,且呈u型分布(70.2%-56.3%-69.2%);结束阶段冲突的发生率有所起伏 (24.4%-*25%->9.6%)o(一)角色游戏中冲突双方的关系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结成的真实玩伴关系和假装角色关系,可以将角色游戏中冲突双方的关系分为:同伴关系、角色关系、同伴与角色关系。相对应的,可以将冲突分为同伴关系的冲突、角色关系的冲突和同伴与角色关系的冲突。1.因不同关系发生冲突的频次研究者统计发现,角色游戏中,发生冲突的幼儿双方以同伴关系为主。冲突频率占总冲突行为的55.6%;因角色关系发生冲突的频率占35.9%,因同伴与角色关系发生冲突的频率占8.5%o2.因不同关系发生冲突的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中、大班幼儿因角色关系发生的冲突呈递增趋势(8.1%—39%—52%),因同伴关系发生的冲突呈递减趋势(81%-*50%-*44.2%),因同伴与角色关系发生的冲突到大班时明显减少(10.9%—11%—3.8%)。冲突双方由同伴关系逐渐向角色关系过渡,这可能与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和角色意识有关。小班幼儿通常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喜欢一个人玩玩具,比较关注游戏材料的物理属性,角色意识较弱,因而因角色关系发生冲突的频率较少。到了中班,幼儿进入了联合游戏阶段,他们的关 注点由游戏材料转移到角色,角色意识增强且乐于尝试多个角色。同时,由于交往技能的缺乏,他们很难一起围绕游戏目标进行组织和计划,所以常常发生冲突。大班幼儿进入了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周围的角色进行互动,同时又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逐渐丰富,一人尝试承担多种社会角色的现象也随之增多。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个体经验存在差异,经常会因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一)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的诱因根据观察,研究者将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发生的诱因分为物品材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游戏机会和其他等类。1•不同诱因引发冲突行为的频次统计结果表明,角色游戏中,幼儿间的冲突行为有57.5%是由物品材料引起的,13.7%是由游戏角色引起的,12.4%是由游戏情节引起的,8.5%是由游戏机会引起的,7.9%是由其他诱因引起的。2.不同诱因引发冲突行为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中,由物品材料引发的冲突(83.8%)明显多于中班(51.5%)和大班(46.2%),由游戏情节、游戏角色引发的冲突(2.7%、2.7%)分别明显少于中班(19%、17.2%)和大班(11.5%、17.3%),这可能与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有关。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的小班幼儿对物品比较感兴趣,喜欢玩跟同伴同样的游戏材料,喜 欢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他们尚缺乏角色意识,通常不会表现出丰富的游戏情节,所以小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中,由物品材料引发的最多,由游戏角色和游戏情节引发的则比较少。中班幼儿的冲突行为中,由游戏情节引发的冲突(19%)明显多于大班(11.5%)。处于联合游戏阶段的中班幼儿喜欢跟同伴一起游戏,但因缺乏交往与合作的技能,所以由游戏情节引发的冲突较多。处于合作游戏阶段的大班幼儿合作水平较高,在游戏中能够进行分工和协作,所以由游戏情节引发的冲突较少。(四)角色游戏中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1.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研究者通过编码,根据幼儿是否使用言语行为传递信息来解决冲突,将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分为言语行为方式和非言语行为方式两类,言语行为方式包括争辩(44次)、告状(36次)、言语威胁(10次)、商量(11次)、理由解释(9次)、言语攻击(3次)、转移对方注意力(2次),非言语行为方式包括物品争抢(81次)、身体攻击(12次)、哭(14次)、力量比拼(9次)、强制占有(7次)、破坏物品(2次)、障碍物阻挡(1次)、行为报复(3次)、示范(1次)、僵持(2次)、武力威胁(4次)。研究发现,幼儿以非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的频次多于以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的频次。2.幼儿选择冲突解决方式的年龄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中、大班幼儿使用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的频次逐渐增多(34.7%-*46.6%-*55.3%),使用非言语行为方式的频次则逐渐减少(65.3%-53.4%-44.7%)o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遇到冲突时以非言语行为方式解决为主,例如,直接去争抢或者用肢体推攘。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在处理冲突时,除了使用动作外,还伴随着言语活动。大班幼儿的冲突解决方式逐渐转变成了言语行为。皮亚杰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中说过:“按照年龄,从不说话的争吵,经过说话而伴有行动的争吵,一直到只口头争吵而没有采取行动,其间是有一定进步的。”(五)角色游戏中幼儿冲突行为的结束形式1.幼儿选择冲突行为结束形式的总体特征根据幼儿是否拥有结束冲突的主动权,研究者将角色游戏中幼儿结束冲突行为的形式分为主动结束和被动结束两类。统计结果显示,幼儿主动结束的频次(6&6%)多于被动结束的频次(31.4%)O2.幼儿结束冲突行为形式的年龄特征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结束冲突的形式以被动结束为主(56.8%),中班和大班则以主动结束为主,分别占71.9%和82.7%o小、中、大班幼儿主动结束冲突的频次呈上升趋势(43.2%-71.9%-82.7%),被动结束冲突的频次则呈下降趋势(56. 8%-*28.1%-*17.3%)。冲突发生时,小班幼儿通常会选择告诉教师,以引起教师的注意并期待其介入。出于对小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考虑,教师非常关注他们的安全问题,因此,当小班幼儿出现冲突行为时教师通常倾向于立刻前去制止。中班幼儿已有较强的能力去解决冲突。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和合作协商能力,在冲突发生时更倾向于自行解决,教师也会把更多解决冲突的机会留给大班幼儿。三、教育建议(一)关注角色关系间的冲突,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介入冲突教师一般较关注幼儿在游戏进行阶段发生的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通常会因角色关系发生冲突。教师要善于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介入指导,转移幼儿对冲突诱因的注意,并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如,幼儿男A与男B都扮演厨师,他们站在煤气灶旁互不相让。都想蒸饺子。此时如果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对解决幼儿的冲突可能更有效。(二)关注游戏材料,减少可能的冲突诱因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冲突行为有一部分可能是因物品材料投放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游戏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游戏材料。小班幼儿喜欢跟同伴摆弄同样的物品或材料,因而教师 要注意增加同类游戏材料的投放数量,避免幼儿因争抢游戏材料发生冲突。中班幼儿想象性思维有所发展,他们的游戏活动以联合游戏为主,教师可根据其认知和游戏水平发展的需要,减少游戏材料种类、增加游戏材料数量,同时要降低游戏材料的结构性,以满足幼儿想象力发挥的需要。大班幼儿象征性思维比较成熟,以合作游戏为主。教师宜减少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且尽可能提供半成品或废旧材料,鼓励幼儿一物多用,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三)适时进行正面教育,转化幼儿解决冲突的不恰当方式教师可以借助自身、幼儿同伴或故事中的人物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以转化幼儿解决冲突的不恰当方式。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小班幼儿喜欢以非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小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和温和的语气来解决冲突。如,男A推着宝宝去看“老虎表演”,男A边看边拿着手机玩,男B前来抢男A的手机,男A不给,于是两人争执起来。教师可以对男B说:“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说'我可以玩一会儿你的手机吗”还可以对男A说:“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说'给你玩一会儿吧”教师进行正面引导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虽然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由于缺乏解决冲突的方法, 中班幼儿仍然倾向于以非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教师宜引导其使用轮流、分享等方式解决冲突。仍然以上面的案例为例,中班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个故事,如《玩具一起玩》(故事里有一个懂得分享的冬冬和一个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明明)。讲完之后,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喜欢冬冬,还是喜欢明明?”“如果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做?”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大班幼儿可以用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了。大班教师可以在幼儿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捕捉其以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的成功案例,将这些案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向身边同伴学习,更有效地利用言语行为方式解决冲突。(四)在角色游戏结束后可针对所发生的冲突行为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结束后,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典型冲突行为进行讨论。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为幼儿呈现冲突案例,一是选取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事件,请''当事人”告诉小朋友他们是如何解决冲突的;二是可用录像把冲突事件记录下来,在游戏结束后放给幼儿看。随后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幼儿通过对话整合自身的零散经验,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