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

ID:34078848

大小: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3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_第1页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_第2页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_第3页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_第4页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刚性约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刚性约束与对策选择[摘 要]农民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性约束既有刚性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约束问题,也有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加快土地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城市文明融合、改造乡村文明,提高城市农民工的文明素养以及加强立法,保证农民市民化有法可依等六个方面入手。[关键词]...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的刚性约束与对策选择[摘 要]农民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

2、制度性约束既有刚性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约束问题,也有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加快土地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城市文明融合、改造乡村文明,提高城市农民工的文明素养以及加强立法,保证农民市民化有法可依等六个方面入手。[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制度性;非制度性;约束;对策所谓农民市民化主要包括两种理论内涵:一是农民在实现身份与职业转变之前必须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各种因子,从而为从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全面转型创造前提;二是在实现转变之后,发掘出相应的能力,

3、实现自身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现代性转变,成为合格的新市民,从而完全融入城市。在全球化、信息化对认同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让农民、农民工、新市民以及原有的城市居民之间在城市内部形成合理、有效、统一的社会认同感,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现实问题。目前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已经凸显出的问题既有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差和社会权利难以保障的问题,也有失地农民人群的当前权利与未来前途无法保证、社会风险过大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农民市民化的制度与非制度性制约因素的调查与分析,重点寻求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一、农民市民化的制度

4、性约束正式制度也被称为硬性的强制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形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1.刚性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市民化进程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①。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户籍制度就成为中国社会具有独特迁移控制功能的一项基本制度,构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制度基础,成为当前进城农民“经济接纳、社会拒入”的制度根源。这种

5、以城乡隔离为主要特征的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了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因为该户籍制度在实践中有一个基本特点,即户口的不可迁移性,也就是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截然划分成两个社会群体,除个别处理的问题外,两者之间几乎不可能合法地互换角色。社会人口既不能自由地从农村迁往城市,也不能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二是阻碍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本质上看,户籍是一种社会屏蔽制度,即它将社会上一部分人屏蔽在分享城市的社会资源之外②...,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控制了过多的经济资源,私人产品公共化的后果导致出现一种城市居民独占公共资源

6、而对其他弱势居民进行排斥的利益分配格局。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居民享受着—系列的福利待遇,如住房分配、公费医疗、免费教育、全员就业,低价或免费享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而农民则无权享受这些。因而,为了保障本地常住人口的基本福利和就业条件,维护社会的稳定,许多地方城市就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抬高限制性门槛的地方政策,阻隔农民进城。2.就业制度的个别歧视性规定,限制了进城农民的城市化城市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能否在城市里谋得一份工作并获得相对高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城市农民工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而且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在城市找到较好的工作。尽管如此,城市政府因为下岗失业人

7、员不断增加的压力仍对进城务工作出了种种限制。当前城市就业政策几乎完全将城市农民工排除在城市正式的就业体系之外,使其只能在体制外寻找那些几乎不受任何保护的边缘和底层职业,如清洁工、保姆、流动摊贩等,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那些文化层次比较高、有文化知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城后找工作比较容易,可以挑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报酬,但是这些人在整个城市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极低,陕西省就业调研组通过去年的调查发现,在全省农村现有的1700多万劳动适龄人口当中,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劳务输出的有223.4万人之中受过专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