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策性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建设的思考

关于政策性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建设的思考

ID:34386479

大小:130.1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05

关于政策性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政策性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建设的思考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政策性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的思考汪建青张卓异/农发行江苏省泰州市分行新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的历史过程•必然要涉及农业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撐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这均与农发行业务密切相尖-为农发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发行必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资金来源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农发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在资金来源上没堯获得农业政策性银行应有的"优惠待遇"。其一・农发行需缴存高达18%的存款准备金-甚至高于农商行-帀国幵行和进出口银行无需缴存。荒二•央行近年来不断下调对农发行菸再贷款额度-基

2、本仅能覆盖政策性财务挂账•为农发行"充血"严重不足。其三,农发行可以组织存款的资源很少•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存款的成本也在日益升高。具四・债券的加权筹资成本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且存在一定期限错配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倒挂,农发行为了确保执行政策•还必须高价融资,而却没有合适的补偿来源或者财政相应的补偿机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还高于农行。综上•资金问题实乃农发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源头性问题。(二)准入门槛高-业务模式单一。国发【2014】43号文直接改变了地方政府对债务的管理模式•积极的方直在于管理更加规范•

3、但也增加了农发行营销的难度。农发行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相对单一的信贷产品、相对传统的业务模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已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三)信贷政策难以精准把握。内容比较宏观,缺乏过细的解读,政策的边界难以清晰界定,投向的准碓性难以准确把握•对地区差异性的考虑还不够充分。以棚户区改造为例・这是本届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倾斜力度很大,而农发行很多时候对此类项目基本只能处于"干瞪眼"的状态•矛盾核心是土地性质的问题-对于征收土地完全是国有建设用地的项目•目前比较难操作(支农特性存在争议)。总行暂时只允许营销国有林区、国有垦区和国有矿区的棚户区改造项

4、目•很明显在东南沿海地区符合此条件的项目少之又少。(四)贷款期限短-办贷流程长。贷款期限较短,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策性支农的"客户体验质量"•中长期项目贷款期限通常在5-8年•难以很好地支持一些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的大型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发达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有长达40年的贷款品种•国幵行也有20年的业务品种•在期限问题上农发行值得深入思索。现行办贷流程繁琐・以总行二类审批项目为例-需要经过"双扌E审"•一个项目从接触客户到最终捋放•少则数月・多则一年・需要经幻十余人几十个环节(包括主流程、辅助流程、抵质押评估、作业监餐等)•实际投放过程中还

5、要等计划,换言之就是即使从做出决策到贷款发JIANGSURURALECONOMY47农村政策金融>2015/02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合办地满足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也不利于农发行品牌形象的树立。(五)差别化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结合笔者近年的工作实践来看-目前监管部门对农发行的监管没有差异性•"主观性"比较高。对农发行的业务还不够了解•比如一位"资深"监管员至今对于农发行的粮食共同担保基金颇有微词•认为风险极大。尤其是对平台贷款-完全以商业银行的标准监管,没有充分考虑农发行的特殊属性•没有考虑农发行执行政策的需要,无形中也加大

6、了基层行发展的顾虑。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一)积极争取政策•稳定资金保障。首先便是要得到央行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正向引导作用,扩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降低(或可取消)存款准备金率,必要时可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强化政策性金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其次•是要得到财税部门的大力支持・扩大贴息好财政补贴的范围•加大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力度•适时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补偿基金。再者・是要得到法律方面的支持・重点是解决确权问题•涉及《物权法》、《担保法》等。第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丰富结构・要拓展债券发行的范围•可仿照国幵行做法•发行

7、专项债券•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同业存款的营销上•要放幵7天同业存款;对一些到期反间过长的资产,在其已进入稳定运苣期后进行资产证券化•提前回收资金•增强自身的流动性;同时要加强对信贷计划的调控管理•提高计划笊使用效率-对收回的中长期贷款,可按一定的比例将计划留给二级分行阪期使用;灵活调度资金•保障资金及额供应•实施资金头寸最低限额管理。(二)寻找新型主体-创新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可靠的运营主体、还款来源、担保方式,降低对土地的依赖度。适当准入民营资本和混合所有制主体•拓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平台公司和土储机构合作。积极

8、与地方政府对接・尝试公司类客户EPC、BT、BOT、PPP等融资模式,特别是PPP方式,对公私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得非常清晰•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新型城镇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